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谭 然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们改变了不少生活习惯。网上有个视频曾经传得很火,即为了防止病毒传染,有人将见面的礼节,由相互握手改为脚碰脚。也许这只是一个民间幽默,但反映的却是疫情笼罩下人们难得的乐观心态。而在抗疫期间,亲朋好友经常打电话、发微信,相互进行问候和提醒,这种心灵的慰藉也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疫情完全打乱了社会节奏。平日里难得见面的家人们,突然间困厄居家,朝夕相处;以往经常在一起学习、共事的同学、同事,被迫天各一方,这使得许多人一下子不知道该怎样生活。面对疫魔,有人展现出无私无畏的勇气,有人流露出恐惧焦虑的心理,有人暴露出自私冷漠的心态。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病毒”,刺戳着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尤其那些因病毒感染失去亲人的人,更是心力交瘁。在这种极端的时日,每个人都格外需要心理上的关怀与精神上的支持。

这个时候,公共媒体及时发布疫情动态、传达防控决策、普及防治知识,把党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发挥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而亲朋好友间的精神鼓励,传递心手相牵的情谊,分享独特的人生体验,表达并肩战斗的意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动,温润人心,坚定信心,对消除疫情的负面心理影响,作用更直接、更深刻,更不可取代。

与疾病作斗争,同样离不开精神上的拼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张图片:武汉某医院空旷的院区里,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一个医生站在床旁,二人抬头看向太阳落山的方向,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陪你一起看日落”,这本是情侣间的桥段,而这里让人看到的则是医患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

通过电视、网络,我们还看到,重症监护病房玻璃墙外“比心”的手势,医生和病人长时间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防护服上的涂鸦、漫画,还有方舱医院里跳广场舞的场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长眠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穿越时空,久久流传。它告诉人们,有时对病人的心理安慰,或许比药物还重要。

精神的光芒发自内心,也作用于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那些印在捐赠物资包装箱上的诗句经过口耳相传,温暖着战疫中国人的心。还有英伦三岛小学生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纯美童声,意大利总统府大厅《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曲调,松山芭蕾舞团的《义勇军进行曲》合唱,来自世界各地的良好祈愿直抵人心。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欧洲等地疫情吃紧时,中国也贡献出了自己的温暖与力量。“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人民的鼓励伴随着捐赠的抗疫物资一同抵达欧洲。从紧急捐赠日本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大邱市紧急筹措医用口罩,并附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些彼此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诠释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也让我们深知:团结协作才是最有效的战“疫”良方。

善慰人心、情感关爱,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前行,留下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贯穿其中的就是一个“仁”字。在古人看来,“仁”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爱人”是“仁”的本义,“恻隐之心”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今天同样如此。能与别人的痛苦或者欢乐共鸣,既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若能经常牵挂他人,哪怕每天平添一点点爱意,就是一种光彩;而将每天的光彩汇聚在一起,进而照亮漫长行路,则是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这个世界的正确态度。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