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守护黎明


■弓 艳

3月22日,儿科护士魏知知给一名叫“壮壮”的小宝宝喂完奶,侧了侧身拍完奶嗝后,就要把他交到爸爸妈妈手里了。这个不到两个月大的婴儿,看着这么多人突然都围在自己身边,开始哭闹。护士长杨新凤把壮壮接了过来,在杨妈妈怀里,孩子不哭了。

50多天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患者李女士被收入了中部战区总医院隔离病房。此时剖腹产,生下来是早产儿不说,孩子还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新冠病毒,对产妇对孩子都存在很大的风险。资深妇产科专家王晶认真组织会诊后,决定由经验丰富的陈滢副主任为李女士行剖腹产手术。

1月27日,经过2小时的紧张手术,这个坚强的小生命终于降生了。一出生,孩子立刻被送往具有三级防护条件的隔离病房,密切监护他的生命体征。这期间,最让大家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核酸检测结果了。谢天谢地,2次检测均为阴性!这让妇产科和儿科的所有医务人员都跟着舒了口气。

经过4天的严密监护,孩子转入了儿科病房。出生时不到5斤的壮壮在护士们的照顾下,先后在暖箱里度过了呼吸关、体温关、感染关、营养关、黄疸关这5个危险关口,迎来了自己的“满月礼”。聂国明主任和杨护士长商量,在病房里给壮壮办一个有意义的满月礼。杨新凤把记录孩子成长瞬间的照片都打印出来,布置在暖箱的周围,并征集了医务人员的成长寄语,放在为壮壮制作的相册中。一翻开相册的扉页,就能看到左边是政委写的“壮壮,解放军叔叔阿姨们都爱你”,右边是院长写的“祝可爱的战‘疫’宝宝茁壮成长”。

把壮壮交给他的母亲李女士时,孩子脚上一根拴着金色米粒的红绳露了出来,这是杨新凤春节前买给儿子的本命年礼物。听说战“疫”宝宝的故事后,12岁的小哥哥让妈妈把自己的本命年礼物转送给小弟弟,这才拴到了壮壮的脚上。

看着这个白白胖胖十分讨喜的孩子,从不到5斤的早产儿长到了现在的11斤3两,李女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全家会永远记着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恩情,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会告诉他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李女士从杨新凤手里接过壮壮时,含着眼泪向前来送别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

1月26日,就在壮壮出生的前一天,两名90后护士舒纯和王欢,奔袭18个小时,辗转2000多公里,终于从家乡江西宜丰、吉林四平回到了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抗疫一线。

1月23日,武汉封城的消息传来,让刚刚回到家中休假的一对好朋友舒纯和王欢坐立不安。已经工作了近8年的舒纯既是王欢的带教老师,也是大她6岁的好姐姐。战“疫”已经打响,领导和同事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投入了战斗,我们怎么办?如果回不去,有客观上的原因,谁都能理解,但她们还是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一定要尽快回到武汉去。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两个人开始分头想办法从江西和吉林两地去武汉,但找遍了亲朋好友都没有办法。舒纯果断决定,让王欢先坐飞机到南昌,再到宜丰县城,两人会合后一起想办法,就是骑单车也要骑回武汉。

当王欢一路辗转终于在宜丰见到舒纯时,两个人抱在一起哭了。擦干眼泪,舒纯说:“走,我们继续想办法,打政府热线,找公安局,找卫生部门,总会有人帮助我们的。”

从会合那一刻起,两个好姐妹在各个部门徘徊等待,给出的回答要么让等,要么表示既同情又无能为力。但她们并不放弃,在一番努力下,最终宜丰公安局决定派两名干警和一辆警车护送她们到武汉。

跳上警车,两个姑娘向着武汉出发了,此时已是大年初二的晚上。飞驰的警车下了武东高速路口,舒纯和王欢悬了好几天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武汉,我们终于回来了!

告别时,两名帅气的宜丰干警说,局里的领导让给你们带句话,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再回家乡时,我们还用警车来接。

舒纯一听,喉头一紧,哽咽着什么也说不出来。倒是王欢俏皮地应了句:“我不是宜丰人,下次坐警车就只能沾舒纯姐的光了。”

已经在发热门诊连续战斗了两个月的舒纯和王欢,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仍不知自己哪来那么大的勇气,但她们知道,必须一起去面对、去经历,这是医者的责任在召唤,更是多年来和医院同事们风风雨雨培养出的战斗情谊。

3月5日上午,联勤保障部队给第一批投入战斗的36名医务人员记功,并在救治一线举行了火线立功代表授奖仪式。荣立二等功的中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邬明,参加完简短的仪式,放下证书就一头扎进工作岗位。在他支援的武汉市肺科医院监护病房里,还有10名重症患者在等着他。

自农历小年夜接到命令从家乡返回医院,两个多月过去了,邬明一直吃住在科室,坚守在一线。包括气管插管等很多高风险操作,邬明都尽可能独自完成,尽量减少其他同事的感染风险。

1月28日,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ICU主任袁海涛转至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进行救治。半个月前,袁海涛为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插管,三天后被确诊感染,直到1月27日,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等症状。作为重症医学专家,袁海涛自己很清楚,如果病情继续恶化,等待他的将是插管、机械通气,甚至可能上ECMO。邬明见到袁海涛时,两位同属一条战壕却并不相识的战友相遇了。他用力拍了拍袁海涛的肩膀,说了句:“兄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一起把它打回去。”虽然躺在病床上的袁海涛行动起来已经非常困难,但他还是用力地朝邬明点了点头。

此后的3天极为关键,邬明和他的团队一起为袁海涛制定了治疗方案。那段时间里,大家都心照不宣,这张病床上躺着的不只是一名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更是疫情来袭时冲锋在前的榜样,这样的英雄我们必须让他尽快好起来!

虽然吃住值守在病房,邬明还是不放心袁海涛的情况,出了病房也要时时追问各种仪器和检测指标的情况。3天后,袁海涛的体温终于降下来了。在邬明的治疗和鼓励下,袁海涛一天天地好了起来。直到2月6日那天,他的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时,袁海涛心里高兴极了,他握着邬明的手说:“兄弟,你得帮我,我要出院,尽快回到我的战友们身边去。”邬明不紧不慢地对他说:“老兄,我知道你着急,但现在你得听我的。明天我就开单让你出院,但14天的愈后隔离期就是你的能量储备期。你是专家比我明白,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期,把肺功能恢复好。祝你早日满血复活,重返战位!”两位重症医学专家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3月5日,邬明立功受奖的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时,收到立功喜报的父母喜极而泣。虽然邬明已经是一名军龄26年的老兵,又参加过湖北抗洪、汶川抗震等很多重大任务,但这次疫情来得凶猛,父母对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总是放心不下。

邬明刚刚忙完重症监护区的工作,从病房里走出来,就接到了父母的微信视频。视频那头,母亲拿着喜报告诉邬明:“儿子,我们收到你的喜报了,你在一线要好好的。”隔着屏幕,邬明赶紧给母亲报平安:“我们这边的病房都已经空出一半了,仗快打赢了。爸妈,你们放心吧。”父亲拿过电话,嘱咐他:“那也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做好防护,还要把你的团队一个不落、安安全全地都带回家。”

“是!”邬明响亮地回答着父亲,像当时领受任务时一样坚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