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张 曦 王 宪

“区块链、比特币、数字货币……”近年来这些词汇不断在网络上刷屏,你可能已经感觉到,世界各国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也将要发行我国自己的数字货币。去年7月,央行研究局局长透露,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央行进行数字货币研发。去年10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位负责人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

那么央行的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模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叫作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DCEP的定位是纸钞的替代品,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也就是说,纸钞所涉及的支付场景,原则上DCEP也能实现。比如,人们用纸钞进行支付时,是不需要账户和网络的,那么DCEP也是这样。

试想,当地下商场信号不好,或者是乘坐飞机时没有信号,无法用微信、支付宝付款,而你又刚好没带现金,这该怎么办?别急,手机上只要有DCEP的“数字钱包”就可支付了。

那么有人会问,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央行还要发行数字货币呢?

首先,央行的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的实现上和电子支付有很大区别。目前的电子支付方式,如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均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方式,即资金转移需要通过实名银行账号进行,无法满足人们匿名支付的需求。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无需通过银行账户就能进行价值转移,从而实现可控匿名。它与完全匿名不同,央行有权在合法范围内获知交易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字货币来源可追溯,而其他商业银行和商家无法获取相关信息。这种机制不仅保护了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也使得洗钱等不法行为受到有效监管。

其次,在法律地位上,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目前一些支付机构或平台经常设置各种支付“壁垒”,微信和支付宝往往不能并存,而央行的数字货币则不同,只要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普通的商家就不能拒收央行的数字货币。在安全性上,央行的数字货币也优于目前的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

此外,央行的数字货币能够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减少货币发行、流通等成本。众所周知,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贮藏、防伪等环节成本高昂,流通体系的层级也很多,并且携带还不方便。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既保持了纸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安全、匿名等需求。

相关专家还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能够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