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关于疫情防控和战备训练工作的文件较多,个别单位机关计划安排和任务部署缺乏科学统筹,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致使基层疲于应付、压力过大、落实较难,各项工作要么成了“开春的柳絮”满天飞,要么成了“井中的葫芦”水上漂,从上看是下去了,从下看仍浮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说,基层的忙乱现象,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机关。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要求各级机关,特别是作为抓建基层的师(旅、团)“一线指挥部”,必须把按纲抓建放在重要地位,科学指导,统筹协调,切实当好基层的“服务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科学计划、统筹安排,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确保服务精准、指导有力。只要机关帮带及时、服务到位,基层工作就会高效运转、井然有序,基层官兵就能聚精会神、干事创业,基层建设才能稳步发展、整体提升。
这就要求各级机关干部,努力成为抓建基层的“行家里手”,不做“二传手”,真正带着责任、充满真情,倾情帮带、热忱服务。加强机关各部门的统筹协调,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配力量使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突出重点也兼顾全盘,既做加法更做减法,切实做到办好该办的事、卡住添乱的事、不干无效的事,坚决防止把照搬照抄当成落实快、把活动频繁当成力度大、把层层加码当成标准高,切实做好“变压”“分流”和“整合”工作,保证计划安排“统放适度”、工作标准“高低适度”,留给基层抓落实的时间空间,激发基层自主抓建的内在动力。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机关应运用好统筹协调、形势分析、当兵蹲连、问题反馈、双向讲评等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推基层建设水涨船高。如果只坐在办公室,不把身子沉到基层,不把步子迈向基层,仅仅靠“远程诊断”“长臂管辖”,是看不到真情况、听不到真声音、找不到真方法的。只有定期组织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点调研,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官兵中间,端一端战士的饭碗、闻一闻战士的汗味、听一听战士的呼声、睡一睡战士的床铺,才能为基层发展挂好“专家号”、把好“问题脉”、开好“诊断书”、用好“对症药”。
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基层的“家常便饭”,也是机关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机关服务基层必须立足平时、着眼长远、形成常态,遵循基层建设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按纲抓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切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服务落实到位,激发广大官兵的热情动力,汇聚起建强基层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