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遇到了刚刚办理完移交手续的军休干部贺瑞祥。贺瑞祥是甘肃籍,从驻京某部副师职岗位退休后,因为落户遇到些问题,本想向上级反映情况,没想到在服务中心咨询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更近的距离,更好的服务。2019年2月,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逐步承担起信访接待、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权益保障等工作。按照部署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细化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2019年8月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群退役军人自发肃立在军人誓词墙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后湖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湖北省首家退役军人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开展党建教育、优抚帮扶,进行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来到这里的退役军人说,这里就像我们的家。
和湖北省一样,退役军人服务的“一盘棋”在全国各地悄然布局。山西、福建、河南等20余个省(区、市)及时印发相关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军地通力合作下将专武干部充实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天津、河北等省市向社会公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职能职责和服务清单,主动接受监督评价……2019年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3.5万余个,基本实现从中央国家机关到村(社区)6级服务体系全覆盖。与此同时,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要求也基本落地。有效衔接、上下贯通,“四梁八柱”的全面立起形成强大合力,促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由体量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2019年9月,浙江省桐庐县退役大学生士兵戴一帆、潘奕男给浙江省主要领导写信,称赞家乡“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我们退役返乡当天,只花了不到1个小时,就在1个窗口完成户口登记恢复和身份证、市民卡办理等事项。外地的战友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点赞‘浙江速度’。”
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2019年,退役军人服务系统通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推动实现“矛盾就地化解、服务精准规范、管理日臻完善”,助力构建退役军人领域基层治理新格局。
这只是一个缩影。让退役军人暖心,让现役军人安心,让党和政府放心,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着力营造尊崇关爱氛围。广东省、陕西省为退役军人发放战友联系卡,完善一人一档信息动态网格化管理。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退役返乡必访、立功受奖必访、英模典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遇到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等“六必访”活动,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全新体制,全新机构,全新职能。据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确保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转变,满腔热情、倾心尽力为广大退役军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