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心声


有这样一群军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的父母奔赴一线,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留在后方的他们,记录下这段特殊时光里的内心感受。这里,选取孩子们写的一些小故事、小片段,与读者分享。这些真实生动的讲述,从一个个侧面让人们感受到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们的艰辛付出与无私奉献。我们也相信,这段特殊经历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编者

★离放假还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定下了去云南游玩的计划。听爸爸讲,我们可以到原始森林里骑大象,去石林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吃刚出炉的鲜花饼……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假期外出计划取消了。我听后无比失望,大喊着爸爸妈妈不守信用。

从那天起,妈妈去了抗疫一线,长时间不能回家。爸爸也参加了疫情指挥部的专家工作,经常加班到后半夜。有一天半夜醒来,我看到爸爸还在电脑前忙碌,面容疲倦,眼睛布满血丝,平时整洁的下巴上竟然有了胡茬。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他那扎手的下巴,说:“爸爸,你忘了刮胡子吧?”爸爸恍然大悟,说:“啊,爸爸真给忘了,成了邋遢爸爸喽!”我听后哈哈大笑。等我笑完了,爸爸慢悠悠地说:“儿子,你知道吗,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建设者、科学家,他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工作,没有时间收拾打扮自己。他们可能也会邋遢,但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听了爸爸的话,我点头说:“爸爸,我懂了,我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战士!”说完,我去卫生间给爸爸拿来了剃须刀和热毛巾。

后来,再和妈妈视频通话时,我总是请她放心,安心工作,不要担心我。我会乖乖待在家里,认真完成学习计划,锻炼身体,做好妈妈叮嘱的每一件事。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抗疫!

——李惠泽《全家抗疫的假期》

★那天,望着妈妈离开的客车渐行渐远,我不停地挥手,心中虽然不舍,竟有些许窃喜:“管家婆”妈妈离家好长一段时间,我的耳朵可以好好地清静清静了。

妈妈出发后,爸爸也忙于医疗工作,早出晚归。家里剩下我一人,睡懒觉、打游戏、吃零食……到了饭点,我就去医院食堂“打包”。刚开始还挺新鲜,但没过几天,我就向爸爸要求:“每天准点下班为我做饭!”谁承想,引来爸爸一顿猛“呛”:“你现在高一了,要是在战争年代,已经可以扛抢打仗了。妈妈在战‘疫’一线出生入死,你却窝在温暖的家里不能照顾自己,不惭愧吗?”爸爸的话让我无地自容。

尽管下了决心,实际操作中我却糗事不断:干饭被煮成了稀饭,做荷包蛋时,手被飞溅的油花烫起一个泡,白豆腐被煎成黑炭头……爸爸回到家,看着一片狼藉的厨房,皱着眉头问我:“你咋没把厨房拆掉呢?”我委屈得要命,“管家婆”妈妈,我真的想你了!

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妈妈在一线主要从事感染防控工作。她以前常说,感控人员相当于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一旦被突破就满盘皆输,必须用“一万”的努力,防范“万一”的隐患。我常常为她担心。

近段时间,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分批踏上归程,我也日夜期盼妈妈早日凯旋。见面时,我定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大声地对她说:“辛苦了,‘管家婆’妈妈。你的‘熊孩子’已学会做饭,也会洗衣服了!”

——张宇轩 《辛苦了,“管家婆”妈妈》

★疫情发生后,爸爸住进了与我家相隔几百米的隔离专用的招待所。一开始,我还偶尔和他视频通话,有不会的数学题还能与他讨论,但是随着疫情蔓延,爸爸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除了救治病人,还要去总院开会、参加重症会诊……渐渐地,我们连电话也很少了。

对我来讲,与爸爸隔离两端,早就不是第一次了。2003年非典,爸爸把小小的我送回山东老家后,自己回到北京战斗。非洲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他成为国家第一批去塞拉利昂支援的医护人员之一,一走就是2个月。疫情虽然拉开了我们空间上的距离,却隔断不了我对爸爸的关心和爱。我不奢求他可以在家里陪我,只期望他在救助他人的同时,好好保护自己。

今夜,电视节目中播出了爸爸与其他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纪录片。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爸爸的身姿依然挺拔,坚毅如山。我相信,我最敬爱的爸爸,还有千万个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守护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生命健康。

——秦柳依《隔离与爱》

(刘永瑜 洪建国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