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遇见察隅


■黄自宏 文 韵 本报特约通讯员 何 勇

一条路——

边防老兵15年如一日默默坚守

翻山越岭,颠簸十余个小时,笔者抵达位于察隅的边防5连。

全连官兵正在为第二天的巡逻紧张忙碌着。这段路巡逻车无法行驶,直升机难以巡视,需要徒步7天6夜才能往返。途中要翻越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穿过10多公里的沼泽地和20多公里的塌方地段,蹚过8条冰河和7处泥石流冲沟,攀登11段千层梯……

在这段单程65公里的巡逻路上,“绝望坡”“刀锋山”等令人胆寒的地名如影随“行”,还要途经一片沼泽地。

尽管路途艰险,连队的战士们却都争先恐后地申请踏上这条巡逻路。

“每次巡逻,最让我头疼的不是路有多难,而是选谁参加。”连长马明告诉笔者,“每当看到那些落选战士失落的眼神,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歉然。”

前两天,上士陈新找到马明,恳请去执行这次的巡逻任务。原来,即将期满的陈新本想最后走一次这条边防线,但因患感冒才刚刚痊愈,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连队没有将他纳入巡逻名单。

“让我再去看一次点位,我不想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遗憾!”禁不住陈新的软磨硬泡,在征求军医的意见后,连队最终同意他参加这次巡逻。

考虑到巡逻路的艰险,被官兵们称作“藏东牦牛”的巡逻标兵——四级军士长陈永国,与笔者结成对子。

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荒原几乎是无人区,巡逻物资全靠自己携带。

“除了攀登绳、砍刀、拐杖和棉衣,其他生活用品能少带就少带。牙膏牙刷不用带,用口香糖替代就行,雨衣换成一块轻薄的塑料布,盛饭就用罐头盒……”陈永国一边帮助笔者清理个人物资,一边细心地叮嘱着。

趁此间隙,笔者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已不再年轻的士兵。

“牦牛”这个称呼太适合他了,黝黑的皮肤、勤恳的作风、倔强的性格,无不展现着边防老兵的踏实与豪放。

陈永国是个西北汉子,家乡在甘肃民乐——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河西匈奴的必经之地。从小,陈永国便有了一个英雄梦想:保家卫国。

15年前,陈永国如愿来到西藏。新训结束后,他坚决要求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边防哨所。

下连没多久,陈永国便主动申请参加巡逻。按惯例,第一次巡逻只需空手跟着队伍了解情况、熟悉地形,而他主动要求和其他人穿一样的装备、背相同的物资。别人说他“自讨苦吃”,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当兵死都不怕,还怕吃苦?”

异常艰辛的7天6夜,给了这名年轻士兵一个刻骨铭心的“下马威”:崎岖的山路、险恶的峭壁、刺骨的冰河、危机四伏的密林……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变得稀薄,风雪铺天盖地,陈永国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在一截暗冰路段,陈永国不禁脚下一滑,顺着山势往下翻滚。

“快伸手抓个东西!”大家齐声喊叫提醒他。慌乱中,他抱住一块突出的石头,躲过了一劫。

从第一次踏上这条生死巡逻路开始,陈永国至今已先后33次走完这条路,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永国的微信个性签名和本人一样豪放——“最难走的路,也最磨砺人。”他说,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在陈永国的心里,点位镌刻着边防军人的忠诚和信念,雪山崖壁上的一个个脚印,就是自己为国戍边的誓言。

一封家书——

边防待久了,你也许就舍不得离开

清晨6时,晨曦初露,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巡逻队伍踏上征程。

“十八弯”是巡逻途中的第一段险途:山径小路曲曲弯弯伸向远方,好像一条长蛇在爬行,却始终只见蛇身不见蛇首。目所能及不足10米,转过弯去,刚觉得豁然开朗,却又立马进入下一个弯道……

走过这段仿佛没有尽头的回头弯,巡逻队伍开始往峭壁上攀爬。

一面是高山密林,不时有石块掉落在峡谷间,久久听不到回声;一面是峡谷深涧,奔流的河水“轰隆隆”作响,让人不寒而栗。

这段峭壁,官兵们需要手脚并用、艰难爬行近2个小时才能通过。脚下踩落的滚石,随时都可能给后面的战友造成伤害,大家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个可下脚的石缝。

初次参巡的战士李发鸿,小心地跟着班长、二级军士长李洪浩的步伐,不敢抬头望山,更不敢低头看涧。李洪浩用绳子将自己和他拴在一起。“两个人,一条命。”李洪浩鼓励的眼神,让李发鸿鼓起勇气。

森林地势多变,树枝纵横交错。走进密林,班长骨干们分布在队伍两侧,提醒大家躲避沿途的荆棘。

傍晚18时,队伍到达了预定宿营点。一张塑料薄膜,几根树枝,老边防们熟练地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家。战士们生火取暖,架锅做饭。

“刚当兵那会儿,这家伙天天嚷着要回家。”吃饭时,李洪浩饶有兴致地与笔者聊起他带的兵。

我们的话题是“00后”战士李发鸿——大学生入伍,家庭条件优越,他报名到雪域高原参军,竟是因为“向往着经幡摇曳的仙境”。

新兵在成都集结时,满街都是T恤短裤的时尚青年。然而刚下飞机,站在机场的李发鸿就感觉周身凉飕飕,从酷暑突然跨越到寒冬,他赶紧套上大衣。高原反应随之而来,头晕、胸闷、气喘……小伙子一下没了心气儿。

因为高原反应,喜欢拍照发朋友圈的李发鸿,错过了雅鲁藏布江、德姆拉山等被《中国地理杂志》屡屡力荐的绝美风光。下车后,看到连队临时搭建的新兵营地,他皱起眉头:“确认过眼神,这并不是安放理想的地方。”

次年退伍季,李发鸿对老班长高山说:“班长,我还有13个月就可以像你一样自由了……”默默点燃一支烟,高山深吸一口说道:“待久了,你会舍不得离开。”班长的眼中分明写着眷恋。

高山走了,他临行前说过的话,在李发鸿心里发酵:“每一种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去拼搏吧,察隅的山水值得你守护。”

每天仰卧起坐、深蹲起立雷打不动,每周冲山头、攀登训练风雨无阻……李发鸿开始了逆袭人生。冰雪狂风、乱石险滩等以前痛恨的一切,都被他当成了磨刀石。

为了这次巡逻,李发鸿早早递交了申请书。巡逻名单出来那一晚,他辗转难眠,就给父母打去视频电话,问候平安、互道晚安。

在5连有个传统:每次巡逻前,官兵们都要给亲人写一封家书。

那天,陈永国拿出妻子和孩子的照片看了又看,将士兵证、照片和写好的家书,小心地装进信封,压进了床头……

夜深人静时,年轻的战士李发鸿也打算写自己的家书——

“妈,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我会平平安安,我会坚强,我会守护在你身旁。”想象了无数种书信开头,心头也泛过千万种豪言壮语……在这一刻,这个年轻的小伙儿选择用自己的担当,向母亲做出自己最郑重的承诺。

一段往事—

最好的纪念,就是怀着共同的信念走下去

简单吃过晚饭后,太阳落了下去。山里的气温骤然降低,冷风浸入身体,官兵们穿上厚厚的防寒衣,还是冷得厉害。

天色暗淡,第一天的前行告一段落。官兵们就地休整。对这些白日里跨越艰难险阻,此时已精疲力竭的士兵来说,雪山之上的皓月繁星,只留在了他们沉沉的梦中。

清晨,薄薄的露珠将衣裤打湿。战士们脚下,将是一条长约8公里的沼泽地,腐烂的枯枝落叶厚达半米。再向前走,一条约5米宽的溪流,拦住了巡逻分队的去路。

这条河属于一道“附加题”:由于连降大雨,原本几尺宽的小溪,已变成咆哮的激流。但对于马明来说,这道“附加题”的题型并非“选择题”——如果另寻路线,就不能按时抵达宿营点,还会经历不可预知的危险。

老兵们争着探路,李洪浩斩钉截铁地说:“我去吧,这里我熟悉!”

李洪浩把保险绳系在腰上,让战友紧紧攥住。齐腰深的河水,他被激流冲得几次踉跄,咬着牙,终于一点点挪到了对岸。随后,他把绳子绑在树上,指导战友们涉水渡河。

并不是每一次出征都能化险为夷。一座危桥面前,马明整队,大声喊道:“王恩银。”全体官兵齐声答:“到!”

10年前,巡逻途中连降大雨,泥石流和雪崩冲断了巡逻路,只有一棵被刮倒的大树可供通行。尖兵班战士王恩银,在帮助战友建立安全通道时,被滚落的大石砸入悬崖下的冰河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用碎石堆砌而成的“墓碑”,矗立在英雄牺牲的地方。后来,战友们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呼喊英雄的名字……

此刻,冷风裹挟着细雨迎面而来。走在队伍中,四级军士长陈新对这里的一沙一石,都有种难以言状的情感。

再过几个月,这位老兵就要离开察隅,这次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巡逻了。陈新说,他已经不是能够随意驾驭往返数日巡逻任务的年龄,但这一次他必须来——为了看看曾经的战友。

“在这条并肩而行的边防路上,带着共同的信念走下去,就是对战友最好的纪念。”陈新含泪说。

一场仪式——

我可以牺牲,但祖国领土一寸不能丢

扎紧裤腿袖口,将风油精涂在裸露的皮肤上,前方是蚂蟥区。

由于没有经验,这段路上,笔者遭遇蚂蟥“攻击”。也许是精神高度紧张,笔者竟毫不知情……

陈永国点燃一支烟,挨个去烫灼吸附在笔者手臂上的蚂蟥。几秒钟后,这些狡猾的家伙掉落在地,笔者手臂的伤口顿时鲜血直流……

有人说,疼痛是成长的必须。被蚂蟥叮咬,并不是经常出生入死的边防战士唯一的伤痛。

休息时,官兵们用冰凉的水,轻擦被紫外线晒伤的面庞。小伙子们痛得皱眉蹙鼻——边防军人不是铁人,他们会疲惫、也会受伤,只是他们更懂坚强。

登顶某山口,官兵抵达此次巡逻的目的地。

其实,官兵们描述的点位,只是由一块巨石组成的山崖。巡逻路在此止步,马明说:“这里没有界碑,我们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在石头上写下‘中国’两个大字。”

山巅风大雪大,字迹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不清。陈新仔细清理完点位的每一个角落,拿出随身携带的喷漆,一笔一画地描红此刻奔涌在心头的称呼——“中国”。

“这里是祖国的土地,我们可以牺牲,但国土一寸不能丢!”五星红旗在深山中飘展,这是每一名负重跋涉的边防军人心中最神圣的时刻。

陈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将一抔泥土包好,放入挎包。

傍晚,太阳淘气地躲进了云层,天气变得寒冷。为了取暖,大家在林子里拾了些枯树枝,火苗蹿了起来,官兵的心也热了。

欢腾的火焰映红了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欢声笑语似乎飘到了月亮上。此时,边关充满诗情画意,战士们忘记了疲惫和烦恼。

那一夜,坚守警戒哨位的陈永国,几乎一夜没睡。他遥望着家乡的方向,头顶的星光汇成一片璀璨。

在作训服上衣口袋里,陈永国取出一张“全家福”,星月柔光下,他微笑着轻轻抚摸。

仰望浩瀚的星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旋律萦绕笔者脑海。

守边防,离繁华如此遥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青春梦想,镌刻在茫茫雪域的高山深壑中,融入车水马龙的万家灯火里。7天6夜的巡逻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故事。

回到营区,战友们像往常一样点燃鞭炮,欢呼着接过战友们的背包。

那一刻,河水低吟浅唱,一如既往。雪山傲立边陲,亘古不变。

一缕阳光的触角刚刚掠过山巅,抚过战士们黝黑的青春脸庞。

图①:巡逻路上,休憩间隙,官兵们笑容灿烂;图②:翻越雪山点位;图③:营区里的歌声;图④:路的尽头,他们描红“中国”二字。 图片由米古边防营5连官兵提供

新闻链接

察隅河谷

察隅河谷位于西藏东南部,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素有“西藏江南”之称。境内崇山峻岭,峡谷高差达千米以上,与印度、缅甸交界,边境线长达500多公里,占西藏全境边境线的八分之一。察隅河谷是我国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它的自然与文化风采独领风骚。

(朱明鹤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