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点燃科研血性


■张映辉

3月1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院士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4月12日,该团队研发的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战报传来,国人振奋!

自今年大年初二抵达武汉开始,陈薇团队一天也没休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不顾风险、全力攻关,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科研速度。我们既感叹于他们高超的科研水平,又感佩于他们无畏的科研血性。

血性,是军人的精神之刃,是八一军旗飘扬之日起就赓续下来的宝贵品格。军事科研领域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平时就是战时,既需要智慧与技术的比拼,也需要精神力量的较量。欲赢得主动、挺立潮头,须臾不可无血性。

回顾历史,哪个科研国士,不是铁血战士!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前,把科研资料护在胸前,与警卫员紧紧相拥,决然坠向大地——这是忠诚的血性;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身插导管、头戴氧气罩,争分夺秒整理电脑里的学术材料——这是执著的血性;黄旭华,笃定“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信念,隐姓埋名30年,把毕生心血献给核潜艇研发事业——这是坚忍的血性……在他们看似文弱的躯体里,蕴藏着一股不信邪、不畏难、不服输的胆气,升腾着一种许党、许国、许军的精神,这正是军事科研人独有的血性!

习主席历来对推动军事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深刻指出,“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当下,军事科研领域加速演变、迭代发展,为争夺理论和技术制高点,各军事强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时速”。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军事科研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但与未来战争要求相比尚存差距,还有诸多“短板之忧”“锁喉之痛”。慢一步就可能慢一代,松一篙就可能退千寻。借着科技兴军的东风,广大军事科研工作者更应当让激情勃发起来,奋力攻关、不胜不休。

——再多一些敢打必胜的血性。拿出志气豪情,闻战则喜、迎难而研,敢于自我革新、敢与龙王比宝,敢教日月换新天,特别是对备战打仗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坚决扑下身子钻进去、攻下来。

——再多一些全速挺进的血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摒弃亦步亦趋、拖沓懈怠,做到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努力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取得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再多一些勇攀高峰的血性。紧盯战略性、前沿性课题,竭尽所能发挥聪明才智,敢为天下先,誓争第一流。不做则已,做就做于国于军真正管用的东西,为添国之重器、军之利器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多一些忘我奉献的血性。科研创新是艰辛的,也是有风险的,往往需要为常人之所不能为、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越是如此,越要牢记个人的一切都是党、国家和军队给的,越要开阔格局、淡泊名利,吃得了苦、舍得出来、豁得出去。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血性源自忠诚、落在担当。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军事科研人更应胸怀大局、血性满格,争当科学报国、科技强军先锋,用实际行动谱写无愧无悔的奋斗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