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宏微”搭配 5G“不累”


■梁忠春 张 曦

胡三银作

5G,无疑是这两年科技界的热词之一。前不久,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YD9601研发流片成功,进入封装测试阶段。有网友发问,到了5G时代,为什么要建微基站?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高高的信号塔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聊到基站,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画面可能是布设在室外的大铁塔。架设在这样铁塔上的基站叫作宏基站,是基站家族中的“老大哥”,有着大块头,可承载的用户数量很多、覆盖面积很广。据了解,宏基站是如今应用较为广泛的通信基站,然而在商场、机场、酒店等人群密集的区域,仅靠宏基站无法满足5G时代大流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根据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的规则,无线基站依据功率和容量可划分为4类,分别是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宏基站主要适用于广域覆盖,微基站偏向局域覆盖,皮基站相当于企业级WiFi,而飞基站则相当于家庭路由器。后三种统称为微小基站。

区别于架设在数十米铁塔上的宏基站,微小基站就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商场、车站、办公楼内体形小巧的基站。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微小基站正好能弥补宏基站的不足。这是因为,从2G到5G时代,无线信号的频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信号传播距离变短,单个5G基站发出的信号覆盖面积变小,因而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同时,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与穿透性不可兼得。具体来讲,随着无线信号频率的提高,其穿透性变得更弱,这使信号穿过建筑物后衰减得更厉害,从而造成大量弱覆盖区域或盲区,无法满足用户正常用网需求。然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密集部署宏基站去解决,原因除了选址困难外成本也十分高昂。

此时,微小基站“身板”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就有了用武之地。它可被灵活地部署在人群或建筑群密集的地方,解决宏基站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此外,在人群密集的热点区域,由于功率小,微小基站能在更小范围内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加快数据传输速率。它甚至可以藏身于路灯杆、公交站牌等不起眼的角落,根据需求在人群密集、信号较差的地方建设。

不过,微小基站由于其发射的信号是散射的,各微小基站之间的信号会相互干扰,造成资源浪费。且微小基站尚不能稳定应对室外环境,因此目前主要用于解决室内覆盖。

但总的来说,以宏基站为“面”,在其覆盖范围内的室内外热点区域,密集部署低功率的微小基站,方能有效消除信号盲点、改善网络覆盖环境。正如业内专家调侃的那样:“‘宏微’搭配,5G‘不累’。”只有微小基站与宏基站建设齐头并进、搭配使用,才能“织”出一张立体化、全覆盖、高功效的5G网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