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的前瞻眼光

——新疆军区某新型作战旅战斗力建设新闻调查(下)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汤文元

这是一支踏着时代鼓点走来的新组建部队。2017年,这支部队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中诞生。如今谈起历史,他们仅能向前追溯3年。

历史虽短,这支部队的未来却不可限量。作为改革生长点之一,他们所代表的新质战斗力,承载着军事变革时代之变和胜战之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处在战斗力体系建设的关键位置——他们的未来,直接与部队未来作战效能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他们探索的目光必须深远——在这个崭新的战斗力建设领域中,走在最前面的他们仿佛在“无人区”跋涉,发现未来的过程如同荒野探路。现在目光能够看多远,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支部队未来能够走多远。

伴随“翻身仗”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2019年年底,在新疆军区组织的年度军事训练考核中,这支新型作战力量交出了一份高出前一年近60分的答卷。

当官兵们沉浸在喜悦中时,对照前后两年的军事训练考核评估报告,该旅指挥员们却不得不在自我拷问中保持冷静和忧患。

“与过去一年的训练积累相比,多得60分算多还是算少?要想满足未来作战任务需求,这60分究竟够不够?”在年终总结大会上,旅党委用一连串的问题告诫官兵胜不足喜,也开启了官兵们自我发现的“第二阶段”。

过去3年,这支部队从零起步,在以战领建的坐标系中不断发现问题,战斗力建设拾阶而上。然而,这样成长的节奏是否符合预期,部队所处的位置是否与它在战斗力体系中的位置相称,同样需要他们在探索中找准定位。

“如果我们的视野总是停留在过去和当下,就算得到满分也仅仅只是刚好够用而已。”在该旅旅长尤秀红看来,时代在发展,对手同样在进步,要想追赶时代、反超对手,必须把目光瞄向未来。

“对于这支全新的部队来说,成长的速度,决定我们未来能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而成长的加速度,决定了未来何时会来。”站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尤秀红望着远方说。

保持清醒头脑——

发现未来,实际上就是发现“好”与“更好”之间的距离

这是2019年该旅取得的成绩单——

参加陆军组织的比武竞赛,在同类型部队中获评总成绩第二;接受军区年度军事训练考核,进步幅度在兵种旅团中排名第一。

拿到这样一份成绩单,一种乐观的情绪迅速在该旅官兵中蔓延开来——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他们的这两项大考排名均是倒数名次。

进步不可谓不大,但在战斗力建设的坐标轴上,进步有时并不意味着“真的有了打赢的能力”。事实上,在迄今为止这个旅所有关于战斗力建设的报告中,他们的自我定位仍然离不开“初步”这个词:新装备初步形成作战能力,保障单元初步形成作战保障能力,作战要素初步形成体系融合能力……

初步,意味着刚刚起步。

对此,该旅某营营长岳阳感触很深。2018年年底,营里列装某新型无人侦察机。仅用一个月,他们便实现了新装备自主实飞。然而,此后的一年半时间,战斗力升级始终处于对新装备的功能摸索阶段,既没有参与对抗演练的动态评估,也没有经历高原高寒等极端作战条件的检验。岳阳说:“当任务真的来临时,没有人关注你进步了多少,重要的是能否胜任。”

“尽管已经不错了,但我们必须更好。”对于一支部队的指挥员来说,这样的忧虑更多源自对这支部队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认识。旅政委黄长升是个足球迷,他经常把自己的部队比作国内最优秀的足球俱乐部,“在这个领域,我们的水平可能代表着国家的高水平,但走出国门,对标世界,我们的能力还差得很远。”

换一个坐标系,“领头羊”可能会变成“吊车尾”。道理简单易懂,但在成绩和进步面前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于一支白手起家的部队来说并不容易。旅党委认识到,必须在拓宽认知领域和提升认识层次的过程中,让自我怀疑和本领恐慌成为官兵们每一次沾沾自喜时的“降温器”和“镇静剂”。

自2019年年初开始,该旅办起了干部学习大讲堂。每周利用一个晚上组织干部学习交流,由各营营长和技术干部轮流担任教员,针对相关专业的世界发展趋势授课。曾3次登上讲台的岳阳通过多次比对无人机领域的技术战术差距,在战友中自上而下传导着一种清醒:从初步迈向“第二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道的东西越多,接触的领域越广,就越会为自己的能力短板焦虑。”黄长升十分关注一份由该旅政治工作部主办的《金猎隼》报,这份每周发行的内部刊物设置了一个名叫“军情瞭望”的重要栏目——观察世界先进装备,分析优秀作战战例。工作之余,官兵们从这里瞭望世界,认清现实、认清差距。

今年开训后,该旅每月召开的议训会多了一项议题:我们距离胜任未来战场的使命还有多远。发言主要围绕提升组训施训模式、装备训练效能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尤秀红说:“哪怕讲明白怎么改良某个装备上的小部件,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一场场授课,一份份报刊,一次次反思。透过这些窗口,官兵们不断寻找差距,也激发出走向未来的求知欲。

2019年9月的一天,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何铭受邀到部队讲课,黄长升与何铭就未来无人机发展前景这一课题聊到深夜。黄长升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官兵了解无人机的世界发展趋势,于是将听课的范围由原定的全体干部变成了全旅官兵,听课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令何铭意想不到的是,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授课场地也从一间小教室换到了容纳千人的大礼堂。

时刻充满忧患——

倘若没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成长将是一场悠闲的漫步

2018年10月,该旅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和营连主官们观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架拥有世界尖端科技水平的无人机尽显风采,令人热血涌动的镜头和解说字幕重重地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激动过后,岳阳沉思许久。无人侦察机是他所带营的主战装备。就在此前,他和官兵刚从厂家接回组建后的第一架某新型无人侦察机,并在一个月内实现了自主实飞。面对视频中难以置信的“黑科技”,一个个问号塞满了岳阳的大脑。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组建一年多,我们进步了很多,但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到底差了多少?”

新军事变革浪潮扑面而来,竞争日趋激烈,对手不仅现在很强,而且还在不断变强。在进步中反思,越来越多的官兵意识到,缩短差距必须拥有比对手更大的加速度。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支全新的部队来说,从使命任务到力量编成,再到嵌入联合作战的运转体系,他们的成长之路几乎没有参照坐标。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拓荒,每走一步都面临着艰难的探索。

艰难并不意味着可以等靠。当他们把自己放入时代和世界的坐标系中考量,一种紧迫的忧患意识时刻绷紧着官兵们的心弦:战斗力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在不公平的竞争中全力追赶”。

2019年野外驻训时,宣传干事钟一鸣组织拔河比赛,因双方选手体重不对等,比赛结果被质疑。他没想到,这个小故事在后来旅里讨论战斗力建设的大会小会中被多次提及。

“这本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你不能要求对手变弱,只能自己变强。”尤秀红不止一次向官兵们传递着忧患意识:从诞生开始,这支部队便扮演着“追逐者”的角色,“别人早已出发,你才刚刚起步;你努力奔跑,别人也不会停下来等你。”

这样的忧患意识,让这支部队在失败和挫折中迅速觉醒,同样也让他们在胜利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

复制过去的经验,希望作为解决下一个棘手问题的钥匙,或许是许多人的共有思维习惯。

今年年初,在制订新年度军事训练计划时,有人提议沿用去年的抓训思路和模式并加以改进,遭到旅首长的否定。黄长升说:“如果用过去的思路寻找现在的答案,等我们找到了,可能题目早就改了。”

他的思考,为新年度的训练带来了一些改变。前不久,该旅组织新年度创破纪录比武竞赛,设置比武细则时不再按照年龄阶段划分不同层次,所有官兵按照同样的标准同场角逐。黄长升说:“战场没有公平,只有胜败。按照战场标准选拔尖子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对接未来战场。”

“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尚未走远,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急速到来。”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对于这支技术主导的新型作战力量来说,时刻保持“追逐者”的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始终是推动他们从当下走向未来的驱动力。黄长升注意到,从去年开始,部队不少官兵探索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他很欣慰,“每个人都跑得快一点,我们离目标就会近一点。”

不断挖掘潜能——

或许不知道未来何时会来,但至少应该知道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未来

今年年初,该旅某连连长梅修坤又一次成为官兵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对自主研发的一套侦察定位辅助校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梅修坤带着攻关小组开始了第11次试验。

2年前,连队配发了一台新型无人侦察机。经过一番摸索后官兵们发现,在大风和严寒条件下,该型无人机的侦察数据波动较大,目标定位精度不高。为此,梅修坤主动请缨研发辅助校准系统。

攻克难题并非易事。近2年时间里,梅修坤屡战屡败,他主动向旅党委递交检查,请求“下课”。然而,每当他想要放弃时,旅党委的支持令他重拾信心:“你尽管放开手脚干,风险我们担。”

“不能浪费时间,能进一步是一步。”旅党委的大力支持,源于对追求更大加速度的思考:装备不断配发,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推动战斗力建设更进一步,必须尽可能地挖掘内在潜能——把每一件装备、每一个人才用好。

“已经很好了,还能不能试着做得更好?”在尤秀红看来,或许他们不知道未来何时会来,但至少应该知道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未来——任何时候都全力以赴,拼尽全力更进一步。

潜能,意味着不容易发现的能力。事实上,在发现未来的过程中,挖掘潜能给这支部队带来了不少“意外惊喜”。

2019年,陆军组织“侦察奇兵”比武竞赛,其中一个课目使用的装备是雷达侦察车。该旅当时还没有配发这种装备,他们多方寻找,也仅仅找到一台已过使用年限、功能老旧的侦察车。

为了避免付出“不必要的精力”,有人提议把备赛重心放在其他课目上。可参赛队员不甘心,他们借回装备后,自主对车辆内部的发动机、电路和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造。对此,旅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把参赛队员和装备一起送到修理厂家,在检修装备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操作技能。从一点一滴开始摸索,这个小团队最终竟然斩获了该课目的冠军。从此,上级将该型装备移交给该旅使用,直到现在,这台“老爷车”仍然在该旅装备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挖掘潜能,挖出的不仅是荣誉和信心,同样挖出了人才和装备对战斗力的更大贡献值。

为了鼓励官兵开展技术革新,进一步挖掘创新潜能,今年3月,该旅成立装备科研攻关小组。从制订方案、课题申报到组织攻关,每一个环节由小组指导、监督、审核,化个人风险为组织担保,基层官兵的心里越来越踏实。

前不久,在高原执行任务的该旅干部邝炯传回喜讯: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他依托某型侦察车自主研发的某类信号自动处理软件,如今已经实现自动解调和实时处理,大幅提升了侦察信号的处理效率。

敢于梦想未来——

一支没有历史荣誉和包袱的部队,只能“用今天创造历史”

“全军一流”——这是这支部队组建之初设立的奋斗目标,同样也是该旅第一代官兵们为之拼搏的梦想。

对于该旅宣传科科长马涛涛来说,梦想这个词并不遥远。这3年,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梦想一点点变得具体起来。

从“时代予我新使命,我与时代共成长”到“用青春筑梦,用汗水圆梦”,再到“一流劲旅,敢梦敢当”,自组建第一年开始,该旅政治工作部把每一年官兵自己编排的春节晚会都赋予了一个明确的主题——梦想。3年来,伴随着部队战斗力建设稳步推进,“梦想文化”的种子也渐渐埋入了官兵的心田。

“成就感之外,多了一份使命感。”组建初期,该旅副旅长邵光宏参与编修该类型部队军事训练大纲。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预想渐渐变成现实,邵光宏很自豪。他形容说:“这种感觉就像闯入荒野的探路者,探路是为了铺路,让身后的人踩着我们的足迹,能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政委黄长升则把第一代官兵的精神定义为“拓荒精神”。在他看来,拓荒未必会让这支部队成功,但一定能帮助他们成长。

今年4月,又一批新兵结束封闭训练踏入该旅营门,迎接他们的是一场特别的战斗编号继承仪式。

在这支部队,每一名官兵踏入营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一任留下来的战斗编号光荣地佩戴在自己的左肩上,等到离开军营时再传到下一任手中。“新鲜血液”奔流不息,但这个编号始终记录着官兵们奋斗的足迹,同时也传承着每一代人对未来的向往。

“目光看得再远,未来的路也要靠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这支部队至今还未建起荣誉室,也没有什么历史包袱。用黄长升的话说:“关于历史,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官兵去填充;关于未来,有太多的盲区需要官兵去探索。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前进,用今天创造历史,用今天创造未来。”

从某种角度说,战场等于未来。在该旅不大的营院内,有一条笔直的跑道,跑道的尽头是训练场的入口,入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石墙,上面书写着红色的大字:从这里走向战场。

官兵们说,每次跑步时看到这块石墙,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推动他们在强军兴军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图片说明为:

在该旅不大的营院内,有一条笔直的跑道,跑道的尽头是训练场的入口,入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石墙,上面书写着红色的大字:从这里走向战场。

图①:紧急拉动。

图②:隐蔽狙击。

张志伟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