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贫瘠的土地成为希望的田野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纪事


■本报记者 张 蕾

写在前面

我国的贫困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14个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攻克这些贫困的“堡垒”,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区域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山乡巨变

伸手够得着的好日子

“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十有九年旱,岁岁人发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省定西市,水土流失严重。100多年前,左宗棠称这里“苦瘠甲于天下”。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专家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是当时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2年,“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农业建设计划启动,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扶贫的道路。

2011年,“三西”地区作为六盘山区的核心区,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引水、修路、发展产业等措施,“三西”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半个多世纪前,引洮工程以失败告终。如今,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正式通水,定西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以上。

宁夏泾源县杨岭村,位于西海固地区。通过开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里的水泥路取代了泥土路,青瓦房取代了土坯房。沿着环村旅游专线,游客上山可看果园花海,下山能品农家饭菜。

决战脱贫攻坚,随着各项民生工程的推进,一场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悄然发生。截至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8%。

曾经贫瘠的土地成为希望的田野,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变化。

1988年,麦天枢在报告文学名篇《西部在移民》中,曾描写了“三西”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大片土地物质的贫困又陪伴着精神的贫困”。

精准扶贫方针下,重视扶贫又扶志,改变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好日子伸伸手够得着了,贫困群众奔向小康的劲头激发了出来。

集中攻坚

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被赶进“角落”。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5630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遍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这就特别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聚拢各方力量打攻坚战。

今年初,地处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的鸡鸣三省大桥建成通车,周边川滇黔3省8县12个乡镇村民祖祖辈辈的期盼终于成真。千百年来,一条“Y”字形大峡谷横亘中央,三地村民相望而难相通。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行时间从以前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四五分钟。打通经络,地理死角变为一手活棋。

“随着大桥通车,我们的冰脆李和甜橙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四川省叙永县水潦乡党委干部张伟说,一桥飞架,大大激发了当地发展潜能。

先富带动后富,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投身扶贫事业,推动人才、资金、市场、劳务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形成大扶贫格局。现代企业的进驻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推动贫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2014年开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建立了1721个产业技术示范基地,为这些地区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民企帮扶形式灵活多样,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之一。截至2019年6月底,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加入的企业已达8万余家,精准帮扶超过10万个贫困村;电商企业开展扶贫项目“千县万村”计划,将农村的土特产通过网络渠道卖到全国各地。

绿色发展

脱贫的“双赢”路径

“祖祖辈辈在石头缝里种玉米,不仅收成可怜,还把土地越种越薄。”提起过去的日子,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村民曾德春忍不住叹气。

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包括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的91个县(市、区)。贵州省关岭县便是其中之一,当地石漠化土地面积比例曾高达33%。

在扶贫干部和农技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曾德春从玉米改种火龙果,同时套种适合石漠化山区生长的花椒,不仅收入翻了好几番,还能遏制水土流失。目前,关岭县已种植3万亩花椒、1万亩火龙果、9万亩牧草,助力1万余户农户脱贫。同时,全县石漠化土地比例下降到27%,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翻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大多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当地必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河北省阜平县坐落于八百里太行山深处,“九山半水半分田”,昼夜温差大。他们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生产培育菌棒的木屑,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甘肃省迭部县,平均海拔2800米,气候阴湿。曾经当地村民以种植青稞、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产量很低。经过摸索,他们探索种植适宜高海拔生长、经济附加值高的当归,逐步发展起中草药种植产业。

黑龙江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44个县(市、区)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2019年,他们选聘生态护林员1.7万余名,助力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近4000元。

数据显示,全国生态扶贫共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也向贫困地区倾斜。与此同时,贫困地区林草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方案就有千百种。正是因为坚持“六个精准”的根本要求,采取针对性举措,我国才取得了平均每年减贫超千万,平均每分钟减贫近30人的举世瞩目的成绩。

图①:鸡鸣三省大桥位于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区深处,“Y”字形大峡谷将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分割开来。鸡鸣三省大桥的建成将贯通鸡鸣三省一带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图为四川省叙永县水潦乡的村民载歌载舞,庆祝大桥通车。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