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双拥视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决胜齐鲁

——山东省军区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闻思录


■林  琳  刘明奎  商自波

杨柳依依,繁花尽放。

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山东省军区对口帮扶村——临沂市平邑县温水镇前南林村,前来赏花的人们络绎不绝。村头“八一爱民文化广场”上,国防教育、体育比赛等活动精彩纷呈。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风吹沙子跑、荒坡不长草”的穷山村。提起村里发生的巨变,村党支部书记王兴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年八路军带着村民打鬼子,如今解放军帮扶俺们奔小康……有省军区帮扶,乡亲们就有了主心骨,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遥想当年,解放战争主战场之一就在山东。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胜的转折标志,是济南战役。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军区响应党中央和习主席号召,在向贫困宣战的齐鲁战场上,打响了一场支援地方的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山东省共有省级贫困村2000个,省军区发挥自身优势,尽锐出战,所属单位与其中164个结对帮扶,先后出台支援老区建设“六项工程” “双千工程”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结对村庄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后,后续帮扶工作仍在继续。

升值的牛蒡 幸福的葡萄

黄土成金有诀窍

在淄博市石龙官庄村隆源合作社,由淄博军分区援建的一条丹参和牛蒡保健茶生产线,吸纳全村50多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年收入1.5万元。

无独有偶。

相距300多公里以外的聊城市冠县北刘庄村,由聊城军分区引进的藤稔葡萄种植,帮助村里走开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子。葡萄丰收的第一季,一些贫困家庭就踏上了致富之路。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山东省军区与老区人民并肩战斗,建起了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三级扶贫网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开了“部队+院校+企业”“部队+政府+扶贫车间”“部队+专家+农户”扶贫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在军委国防动员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军区围绕“升值的牛蒡”和“幸福的葡萄”,做了一番生动的经验介绍。

“没有省军区真情帮扶,俺村哪有这变化啊!”济南市长清区双泉庄村村民王庆功没想到,短短两年,他靠中药种植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村支书王庆柱说,省军区先后投入和协调资金,帮助实施脱贫“十项工程”,大力发展中药材、果树种植和乡村旅游,建起了矿泉水厂、冷拔丝厂、钢结构厂和农业开发公司,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不到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元。他喜滋滋地告诉我们,他们村还被评为“全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村”呢!

在淄博军分区,司令员王培泉介绍,像帮石龙官庄村建起保健茶生产线一样,他们还为帮扶村北流水村建成了干果加工厂,村集体收入当年增收20万元。

朵朵白云下,蓝色的光伏板闪闪发亮。由东营军分区帮扶的利津县凤凰街道西李村,仅光伏发电项目,全村每年就增收7万余元。垦利区人武部组织退役军人当好“五个带头人”,形成了示范引路、互学共促的带动效应。

“钢城区人武部投入资金为俺们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又协调资金40余万元,为村里新上种植、养殖项目7个,村民人均收入由3000元提高到16000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济南市钢城区侯家台村支部书记侯学斌称赞道。

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隋希波指着挂在墙上的扶贫路线图介绍,省军区系统发扬当年攻坚拔寨的战斗精神,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就像解放战争的山东战场,几个大战役时间上前后相接,地理上连成一片,以捷报频传之势,传递着决战决胜的消息。

深情的约定 放飞的梦想

爱民学校有牵挂

初夏时节,在受疫情影响刚刚开学不久的临沂市莒南县渊子崖小学,8岁的王雨婷和同学们一起,从省军区、临沂军分区领导手中接过助学金,用庄严的少先队礼表达感激之情。

20多年前,两岁的王壮遭遇家庭变故,像今天的王雨婷一样,受到枣庄军分区官兵悉心呵护,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有解放军叔叔资助。如今,王壮已经成为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他对枣庄军分区政委韦昌进说,如果不是解放军叔叔无私帮助,他不敢想象能有今天的生活。

韦昌进介绍,近年来,军分区先后为峄城区榴园镇白庙村小学购置空调、电视机、电脑和净水机等,帮助改善生活学习条件,并结对帮扶了75名像王壮一样的贫困家庭学生。

在齐鲁大地,子弟兵深情助学的故事有很多。

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八一爱民学校”,是山东省军区援建学校。今年1月6日一大早,省军区主要领导带领机关人员前来走访慰问,又为学校购买了电脑、图书和文体器材,并送上了助学金。子弟兵与师生相约:这里每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我们都送一份特别礼物,写上寄语表达祝福!

在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仲都小学,五年级学生郭佳在作文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长大后我也要参军,到部队长知识、学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又是一个深情的约定。

济宁军分区领导读后大为感动:“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我们当兵的人用爱心援建学校,资助学生,就是无形的征兵动员。”

在青岛市,青岛警备区深入开展助学兴教活动,捐助修缮小学校舍,赠送法律、文化书籍。警备区政委刘建辉介绍,团以上干部与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累计捐款30多万元。子弟兵伸手相助,学生放飞梦想。

立起的石碑 齐聚的人心

美丽乡村有奔头

一排排温馨宜居的农家房舍错落有致,一条条平整宽阔的乡村公路逶迤延伸,一盏盏式样新颖的光伏路灯熠熠生辉。

穿行在齐鲁大地、黄河南北,处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乡村新景。

“要像当年打莱芜战役那样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学山村面貌一新!”济南警备区接力帮扶济南市莱芜区学山村,帮助村里发展致富项目,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70岁的村民聂加业逢人就夸:“俺赶上了好时候,能月月领工资啦!”

在烟台,统计显示,烟台警备区近年来为帮扶村整修道路20公里,新修水利灌溉设施5处,帮110余户老党员、烈军属、困难党员解难。

滨州市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是一个回族村,滨州军分区筹资为村里铺设乡村道路12公里,建成可覆盖4万人生活用水的引水主管道,回族群众彻底告别了祖辈喝苦咸水的历史。村民在村头立起“吃水不忘解放军”的石碑。孤老李玉彬说:“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解放军!”

“精准扶贫,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摘帽’后继续帮扶决不可掉以轻心!”菏泽军分区结对帮扶19个贫困村,累计整修道路13公里,打灌溉机井18眼,安装路灯200余盏,建成冬暖式大棚4600平方米。单县人武部“双带双促”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潍坊军分区为两个帮扶村修缮进村主干道、安装路灯,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由德州军分区对口帮扶的禹城市辛店镇大秦社区、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社区,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乡亲们动情地说:“驻村帮扶队员个个都像亲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