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民是真正英雄

——《军事统帅毛泽东》读后


■程荣贵

诗人臧克家说:“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近日,拜读《军事统帅毛泽东》(贵州人民出版社)后,我觉得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不管他逝世多少年,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毛泽东从没上过军校,更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但他把这支靠拿大刀长矛起家的队伍建设成了新型的人民军队,领导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提出和制订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穿过历史的风云,回顾毛泽东一生的军事活动,他的军事谋略至今让国人和世界震撼、景仰与崇拜。最能体现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战役莫过于四渡赤水,邓小平说:“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书中有一幅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仔细研究中央红军在图上留下的迂回穿插线,让人不得不佩服毛泽东对战场局势的精准掌控和非凡的军事智慧。

遵义会议后,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毛泽东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指挥中央红军一反常态,一次次忽东忽西、似向北又向南地运动作战。这令敌军不知所措,感觉好像中央红军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只能哀叹“红军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徜徉,摸不着其企图所在”。

纵观全书,无论是他指挥的四渡赤水、三大战役,还是抗美援朝,无不闪烁着他过人智慧的耀眼光芒,展示着奇谋大略的无限魅力。人们都说毛泽东是一位军事奇才,但如果只看到毛泽东军事天才的一面,就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解得太狭隘了,“天才”无法解释中国革命的成功。

颇以军事才能自诩的蒋介石对我军的军事战术并不陌生,甚至还多次集训他的将校,研究我军的战略战术。但是,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的失败。毛泽东指出,“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对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这句话提示历史研究者,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宝石。

干革命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在军事上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1947年7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在中外战争史上,战略进攻往往都依托后方或根据地,稳扎稳打,缓步推进。但是,毛泽东却要求刘邓大军不要后方,千里跃进,孤军深入敌深远后方。毛泽东指出,到外线作战,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刘邓大军胜利完成千里跃进后,立即组织部队和地方干部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一方面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军区,一方面发动群众,很快就在大别山区站稳了脚跟。

在毛泽东指挥的三大战役中,数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据粗略统计,先后动用民工543万人,是参战部队的9倍,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架,船只8500余艘,筹集粮食9.6亿斤。结果,我军以60万兵力把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约80万精锐部队彻底消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阅读中理解过去,在理解过去中把握现在,在把握现在中创造未来。通过细心阅读《军事统帅毛泽东》,使我加深了对中国革命伟大意义的理解。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彰显了人民战争的伟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