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歼-7E:经典国产改装战机


■田 博 陈韵宇 夏文静

今年5月18日,是歼-7E战机首飞成功30周年纪念日。作为歼-7家族中重要的改进机型,歼-7E战机是我国第二代机械化战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空战模式风云突变,战机从追求高空高速向中低空机动性转变,我国急需研发一款新型战机。

那时候,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很薄弱。面对空军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毅然决定开展歼-7Ⅱ改进型的预研工作,总负责人陆英育临危受命。

当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沙伯南提出了一种全新机翼设计思路,这种设计能有效提升战机中低空飞行的机动性。

1985年1月,陆英育和沙伯南在成都进行首次晤谈。双方的观点一拍即合,开展改进型战机的研发工作,陆英育担任这型战机的总设计师。改进型战机采用双三角机翼气动布局,在我国飞机改型中尚属首次,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团队成员既兴奋又紧张。

一年后,改进型飞机的设计方案得到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的支持与肯定,他说:“改型要对历史负责。” 没过多久,这款改进型飞机正式立项,型号为歼-7E。

“能负责一个机型设计,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歼-7E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后,陆英育忙得不可开交,他常常奔波于全国各地开展调研。一次,他乘坐的火车晚点,等赶到合作单位招待所时,大门已关闭。无奈之下,陆英育只能在走廊凑合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便出发,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

为了验证产品质量,陆英育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进行了机动襟翼系统、大攻角特性、飞机颤振特性、武器瞄准火控系统等一系列试验。

1990年4月26日,是歼-7E原定的首飞日子。但在3天前的评审会上,有专家提出机动襟翼系统存在缺陷,可能会危及飞行安全,首飞被迫推迟。

陆英育感到空前压力。他迅速召集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等各系统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经过20多天的艰苦攻关,他们成功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之后,试飞员钱学林驾机一飞冲天,飞行20多分钟后安全着陆。

“首飞成功!”全场观众欢呼雀跃。林虎激动地说:“现代化装备有了新的希望,这是非常值得热烈祝贺的重大胜利。”

1993年,我国自行研制改装的歼-7E装备空军部队。2年后,歼-7E列装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第二届中国航展上,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驾驶歼-7E表演了“魔鬼编队”等高难度飞行动作,让世人为之赞叹。

之后,歼-7E战机又衍生出多种型号,生产交付部队数百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为我国研制歼-10三代机积累了宝贵经验。1997年,歼-7E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陆英育荣获“航空报国金奖”。

上图为列装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7E战机资料照片。 易 舒供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