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收录了85位革命先烈的102封家书,其中有日常家信、狱中信函、遗书等。书信前面都有先烈们的生平事迹。阅读这些书信,虽然隔着厚厚的历史云烟,我们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穿透岁月的光芒,仿佛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经历了革命的洗礼。
书中的革命先烈,既有邓中夏等我党早期领导,也有赵一曼等带兵打仗的将领,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党员。他们的家书有的写于海外留学期间,有的写于战斗间隙,更多是写于被捕入狱乃至英勇就义前,写信的对象或是父母妻儿、后生晚辈,或是革命战友,甚至尚未出生的儿女。
重读一封封红色家书,重温一个个红色故事,总给人以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从熊亨瀚遭受酷刑后发出“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到钟志申面对屠刀凛然写下“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再到陈振先在弥留之际仍坚信“春天一定会来到人间”……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决绝,壮志未酬的喟叹,让人不禁思考:是怎样坚若磐石的信念让他们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不因个人的生死或部分的失败、一时的顿挫而有所动摇”?答案就是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和抱定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坚定信仰。这信仰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强大能量,不仅使革命先烈如钢铁般坚毅,还唤醒了全体人民构筑了历史和时代的精神高地,最终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
红色家书彰显革命先烈的奋斗之志。杨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教诲其子“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正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神舟飞天、蛟龙入水、海上钻探、高铁飞驰……靠着这股子奋斗拼搏的精神,中国人民改变了命运,用双手创造出了无数个人间奇迹。
红色家书传达革命先烈的家国之情。1928年10月10日,陈觉就义前4天在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牺牲前两天,她给出生不久的女儿留下一封信:“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细细品读这两封革命伉俪的遗书,有对父母的眷恋之情,对孩儿的不舍之情,更有对祖国和天下父母子女的赤子之情,字字泣血、字字珠玑。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基因,无论身在何处,都应深深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这些凝聚先烈精神血脉的家书穿越了岁月长河,至今仍熠熠生辉。“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仍要不断跋山涉水。我辈青年自当继承先烈遗志,用实干来托举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