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青年时代处于人生上行期、事业起步期,学习求知、创业奠基,跋涉的辛苦便愈加刻骨铭心。每每无力、每每无望,我便会翻开书本,在书山中找寻光亮、汲取力量。阅读如“摆渡”,带我翻万水千山,寻心之所向、力之所及。
无论是求学还是做事,心中的躁气是人生最大的敌人。高中时期,课桌上虽有作业如山、题目似海,但我总会忙里偷闲去阅读。在阅读中,静思内心所得、静待外界变化,这帮助我越过了许多心坎。在看向未来未见繁星时,我曾无所适从、滞步不前,甚至怨气颇多。但当阅读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却时刻在帮我抚平心绪,教我“撸起袖子,专注当下”,耐住寂寞、挡住诱惑,静心学习、沉稳做事。
尘世繁杂,世人难免心生浮躁。“求数不求质”,人们把“走上人生巅峰”挂在嘴边,可古往今来又有谁是一步登天?伟大人物无一不经历风雨洗礼、岁月沉淀,做到了“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最终才登上了人生巅峰。《大学》中写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正是在触摸厚重的书脊,在书中寻找“笑看云卷云舒”的心境,揽得一片安放心灵的净土。
读书是一个人的事,在阅读中与孤独和解,遇见更好的自己。或许我们的视野和经历太过狭窄,不能体会古往今来的兴衰更替,却可以从后人的文字中窥一斑知全豹,体会各色人等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或许我们的人生阅历注定无法绚丽多彩,但通过书籍中承载的前人智慧,我们可以从中体会智者的思考、老者的经验。我们的心灵可以骤然间穿越古今中外,在书中找到“共情之处”“容我之景”“懂我之人”,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本亦是书中之人,遇到另外的我,感受“我”的潇洒、“我”的喜乐、“我”的孤独、“我”的寂寥,原本早已在另一个空间另一段时间存在。
读书本身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你做到“心似明镜台”。人们的意识极易被繁芜的信息所引导,似乎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寻求真相的能力。从书中我能明白,真相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万事的定夺切不可绝对化的道理。思考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加工的过程,而书中世界正是现实生活的倒影。凡你所读,不经意间融成你的筋骨、汇成你的星河,让你对事物的思考不浮于表面,不盲从于他人。以书为灯塔,在征途中不断生发思考的光亮,正是我们于新时代求索中迫切需要的。
人生旅途、征途漫漫,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摆渡人”,都需要自己的“一叶苇舟”。所幸,旅途中我有书香氤氲,让我人生旅途的风景显得旖旎温馨,虽没有富庶的生活却有富庶的生命,未入繁华之境却有滚烫心境,阅读“摆渡”我蹚过人世长河,进而走向人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