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枚公章背后的“角力”


■张钧泓  胡彤彤  本报特约记者  张  旭

这几天,第81集团军某旅教导员闫建熙有些烦恼,一枚小小的公章搅得他心烦意乱。短短的13天,他保管的营党委公章就用了7次。

最近的一次盖章更让闫建熙感到“窝火”。5月下旬,待转业干部离队在即,机关要求各营教导员与每名待转业干部谈心,而后形成谈心报告,加盖营党委公章,上报机关。对此,闫建熙有着自己的看法:“既然这项工作无需上会研究,就没必要盖单位公章,谈心报告有我的签字应该就可以了。”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基层党组织要讨论决定战备训练、政治工作等重要问题。这说明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营党委研究决定,更意味着营党委的公章不能随便盖。

仔细探寻后不难发现,类似公章滥用的现象还真不少,如临时更改休假计划、训练器材的请领,甚至轮休官兵坐班车情况统计表,都要求加盖营党委公章,以示重视。

“在机关看来,有了营党委的公章‘保底’,出了问题就是基层的事。”面对基层官兵的“吐槽”,机关干部也道出这么做的苦衷:如果不作要求,基层上报情况总是错情不断,甚至不少报表不通过主官把关就报了上来,造成反复填报、反复核实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而一旦要求加盖营党委的公章,有关领导就会重视,这种局面自然会大为改观。

公章频繁使用,折射出“基层不尽心,机关不放心”的怪象。为此,这个旅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机关与基层工作联系点,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挂钩帮带,提升自主抓建能力;开展基层党委正副书记培训,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厘清机关和基层权责,健全追责问责机制,防止工作层层加码。

连日来,该旅基层工作标准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机关和基层相互推责的现象基本杜绝,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