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善于化错得“真金”


■陈 静 刘 涛

错误,往往为人所不喜,但如果能正确对待,也会对人有所启发,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一位特级教师常把“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挂在嘴边,教育学生不要害怕错误,而应把它当成“金矿”。在他看来,差错与正确有时只相差一点,再拐个弯就对了,只有善于从差错中看到正确,才能寻觅到新的可能。

诗人歌德认为:“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先哲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不仅提出空想社会主义,还进行了早期的社会试验,虽然最后都失败了,却启发马克思、恩格斯在空想面前“拐个弯”,充实、完善、提升、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最终掌握了这种“新的力量”,从当时世人认为的空想“错误”中掘到了“真金”。

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换个角度看,谬误“拐个弯”也可能找到真理,需要我们以辩证眼光看待、以辩证思维“化错”。真理与错误恰似田里的粮食与杂草,毛泽东同志看得很透彻:杂草有个好处,翻过来就是肥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往今来,无论雅俗贤愚,没有不犯错的人,关键看能不能正视己过,积极化错。周恩来曾说:“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事实证明,勇于接纳错误,善于深挖其中的“金矿”,是成功者的一条“真经”。

化错有益,但践行不易。现实中,持错不改、固执己见者还大有人在:有的怕痛,“只愿革别人的命,不愿革自己的命”;有的怕烦,不愿在改错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的怕丑,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原因虽有异,结果却殊途同归,往往会不断犯错、错上加错。一般来讲,因为“旁观者清”,化别人的错易;因为“当局者迷”,化自己的错难。作为党员干部,积极化错不仅是个人发展所需,更是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秉持“过则勿惮改”的心态,拿出“跟自己打官司”的勇气,自觉接受监督、正视别人提醒、善于自我纠偏。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从识错到化错,光靠个人觉悟不行,还需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意见建议。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基层官兵往往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各级党委机关应把纠错化错作为作风建设的抓手,认真倾听基层呼声,对照检视自身问题,常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思广益纠错化错,使部队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作者单位:火箭军士官学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