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士兵接待日”中,基层有“诉求”,机关有“要求”,如何对待两者之间的落差?请看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段经历——

建言献策的“含战量”提高了


■本报特约记者 王 鑫

立夏之后,东北大地气温攀升,北部战区陆军某旅部队管理科参谋王坤的心情却并没有跟着回暖——眼看日程表上“士兵接待日”一天天临近,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他生怕再次“搞砸”。

年初,该旅借鉴地方“市长接待日”做法,每月组织一次“士兵接待日”活动,旨在聚焦为兵服务解难帮困,围绕战斗力建设集智聚力。经过精心筹划准备,“士兵接待日”迎来“首秀”。

当天,王坤原本担心的“讲半句留半句”的情况没有出现,基层代表踊跃发言,说了个痛快。然而,他在事后梳理汇总时发现,59条意见建议中,像“厕所隔间门锁损坏”“建议为室外哨位配备吹风机”等这类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占绝大多数,而聚焦战斗力建设的却寥寥无几。

“这样的一堆建议中,连个‘金点子’都选不出来。”王坤忐忑不安地将清单呈报给旅领导。

果然,第二天收到的批示中提出:“要由过多关注‘衣食住行’向聚焦中心工作转变。”王坤立马据此起草了一份通知,将有关要求传达到基层。

本以为此事尘埃落定,王坤满心期待地组织了第二次“士兵接待日”。令他大跌眼镜的是,基层代表提的意见建议仍是“涛声依旧”,少数几个与战斗力相关的意见也没说到点子上,与通知要求更是相差甚远。

机关有要求,基层为啥不落实?两次“士兵接待日”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发旅领导思考。调研中他们发现,有的官兵认为“士兵接待日”就是用来解答基层“诉求”的,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是机关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则坦言,不是不想按“要求”提意见,而是自己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跟不上,不知道如何按“要求”提意见……

“机关‘要求’与基层‘诉求’之间存在落差,既有基层官兵思战谋战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机关督导工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的因素。”旅党委一班人对标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精神,找到了填补落差的依据和思路:既要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护他们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更要精准设计、依战规划,科学引导官兵把思战谋战当成分内之事,增强“按战建言”的动力和能力。

找准纹路好劈柴。该旅研究决定:对基层“诉求”一视同仁,能解决的抓紧推动,不符合条令法规的做好解释工作;开展群众性讨论辨析,厘清“眼里只有自己的‘小日子’”“思战谋战与己无关”等错误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念。

与此同时,机关也纠正“简单下通知、粗略提要求”的惯性做法,结合基层实际换位思考谋划工作,采取理论授课、举例示范等方式,将战斗力标准细化分解到身边可视可感的岗位战位,帮助官兵掌握建言献策的现实依据、靶标指向和方法规律,激发官兵思战谋战的热情动力。

变化在悄然发生。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王坤惊喜地发现,基层意见建议中聚焦备战打仗的多了,整体“含战量”显著提升。

这两天,王坤又为评选“金点子”犯了难,不过这次不是因为选不出来,而是因为可挑选的太多。谈到这个“幸福的烦恼”,他有了更深的思考:“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没有完成时,要把这些饱含官兵智慧和期许的‘金点子’落到实处,我们永远在路上。”

微议录

壮苗也须常修剪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政委 郭红庄

乡间有句谚语:壮苗也须常修剪。壮苗成长快,本是件好事。可如果不经常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就会横生枝杈,长不成栋梁之材。种树如此,“士兵接待日”也是如此,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是如此。

在遇到基层建设出现自发无序的情况时,机关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当好“修剪工”的角色,在给予基层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战斗力标准搞好规划设计,及时修掉旁杈侧节,保证更多养分向主干集聚,使这棵壮苗向上向好生长。

除此之外,机关还应甘当“上马石”,既为基层纠偏指路,又“扶上马”陪他们走好“最初一公里”,用“多想一步”的务实作风托举基层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