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代差的代价


■冯起成 周一帆

网络上曾流传一个段子:“啥叫代沟?就是我问老爸《菊花台》怎么样,他说没喝过。”人与人之间叫代沟,物与物之间叫代差。存在代沟影响沟通,而形成代差有时候则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军事装备上出现代差,后果是致命的。

先看两个悲惨的战例。

一个是1879年的罗克渡口战役。双方兵力对比:祖鲁军4000余人,英军140余人;士兵身体状况:祖鲁人身强体壮、久经沙场、凶悍无比,英军士兵则大多从贫民区征召而来,面色灰暗、身材瘦弱;武器装备方面:祖鲁人手持阿塞盖短矛、大盾,英军则人手一把马蒂尼-亨利来复枪。战斗中的祖鲁人异常勇猛,无畏地迎着子弹冲锋,有的抓住发烫的枪管与英军展开白刃战,但结局却出人意料:十几个小时之后,祖鲁人留下大片尸体溃散而去。

另一个是1898年的思图曼战役。成千上万的苏丹战士,身穿阿拉伯长袍,手持刀枪,排成10行,“一面面大旗高高飘扬,无数刀剑和矛尖在旭日的映照下银光闪烁”。英埃联军的阵地上,排列着整齐的火炮和44挺马克沁机枪。第一波次冲锋中,1.2万名苏丹士兵伤亡4000余人,而英埃联军仅死伤160人。许多人对当时的战斗留下深刻记忆,“没有人能活着冲到300码之内”“整个平原惨不忍睹,到处是死去或垂死的人和马匹”。

这两场战斗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气”还是“器”?这个问题是战争领域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没有标准答案。拿破仑说:“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富勒则说:“只要找到合适的工具或武器,胜利就有了九成九的把握。”孰对孰错,难以定论,因为看待战争胜负的角度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武器装备一旦形成代差,胜利就变得非常艰难。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这一理论无疑更客观、更全面,“气”与“器”同等重要。但是,罗克渡口的祖鲁人与英国人,思图曼城外的苏丹军队与英埃联军,进行的是两代战争模式的较量,显然已经“超越了客观条件的限度”。也就是说,武器装备的代差,意味着战争模式的代差,有时候仅靠精神因素和数量优势是难以改变战局的。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军人“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即便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军队,也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近代以来大清王朝屡战屡败,甚至连都城都陷落敌手,主要是因为与侵略军展开的是两个战争模式的角逐。直隶总督琦善派人到英国炮舰上调查后写道:英舰“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朝廷重臣胡林翼在安庆看到洋船在江面上迅疾如风,惊诧之下愤然吐血,史载:“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武器装备如此落后,思想观念如此滞后,这样的军队焉能不一败再败,走向覆灭?

新中国成立初期,频频遭到美国的核威胁,美方在多个场合声称“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没有原子弹,无法实施对等的反击。美方恣意挥舞的“核大棒”,使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原子武器是“决定命运的”,“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并且下定决心:“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拉近了中国与西方在原子武器方面的代差,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难打了。”近些年来,我军既敢于亮剑,也重视铸剑,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撒手锏武器加速形成战斗力,战略威慑力、战争遏制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必须看到,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惊涛拍岸,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强度之高前所未有,一觉醒来就可能形成新的代差。我们曾经饱受武器装备代差带来的创伤,现在绝不能再犯类似的颠覆性错误。抢占优势、占据主动,手握防身利器,身怀独门绝技,关键时刻方能敢于亮剑、战胜强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