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洗过,巍巍太行山生机盎然。山西省平顺县的一处扶贫车间里机器轰鸣、人头攒动,贫困户宋月青熟练地将番茄种子装入育苗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曾一度为失去工作而发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京召开,习主席发出号令。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省份一直开到县级。
“现在心里踏实了,干劲也格外足。”聊起当下的境况,很多群众像宋月青一样心中充满底气。向前看,时间紧迫,战鼓催征,广袤的神州大地汇聚起强劲的奋进力量。
以非常之力攻堡垒
深贫地区激荡冲锋号
仲夏的大环江畔,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生活在当地的毛南族群众大多祖居深山。如今,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幸福敲开了每一户毛南族群众的家门。
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一个缩影。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我国去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然而,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截至今年3月,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
“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夺取全面胜利须用非常之力、有非常之策。
“三区三州”是我国脱贫攻坚史上的一个特有名词。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云南省怒江州还有4.43万贫困人口。为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当地正聚焦特色产业全力冲刺,确保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时间分分秒秒,目标步步逼近。习主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部署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工作时,把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第一项任务,要求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
中央各部门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勾勒出收官之年的行动图——
财政部专项扶贫资金向“三区三州”等倾斜,今年将补助地方1461亿元;国家卫健委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支持力度,深入实施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民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
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接力实干,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冲锋——
雪域高原,西藏推进建设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等重点任务,实现主电网覆盖全区74县(区);云贵高原,云南省产业扶贫覆盖169万人,科技扶贫取得新成效;黄土高坡,山西省推出26条措施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没有劈不开的柴,没有刨不平的板。”脱贫攻坚战场上,处处激荡着与贫困决战的冲锋号角,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的“大扶贫格局”,正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以长效之举防返贫
乡村农院奏鸣幸福曲
6月30日,四川省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新建安居小区首次开通前往镇上的乡村客运班线。随着硬化路通到这个大山里的村庄,花椒、蜂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可快递出村,该村易地搬迁群众有了更多增收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摆脱“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搬入新居后,如何巩固帮扶成果、实现稳步脱贫,成为摆在当地干部群众面前的新课题。
“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同时,巩固好已有成果仍然难度不小。”在汪三贵看来,防止返贫与推进稳步脱贫一样重要,而且任务同样艰巨。他介绍,在已脱贫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初步摸底显示,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
巩固成果防返贫,关键要有长效之举。为此,习主席要求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产业扶贫力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田间种苞谷,地里栽红薯,要想吃得饱,全靠天色好。”一句口头禅,道出贵州省江口县黑岩村村民过去的生活窘况。如今,小村庄不但实现脱贫,还被江口县作为防贫监测预警试点,实施“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监测,返贫致贫风险大大降低。
防贫监测预警,让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当地干部认为,在摘帽后的巩固提升期,抓实产业、就业问题是稳定脱贫的关键。为此,他们围绕重点监测对象户均覆盖1-2个产业做文章,帮助他们通过分红、务工、入股等方式,实现长效增收、稳定脱贫。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今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就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将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自信之姿奔小康
希望田野激扬奋斗歌
在村屯行走,人们目光所及之处干净整洁;曾经贫困的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这里是广西宾阳县中华镇新塘村大庄屯——一个昔日的贫困村屯如今甩掉了“穷帽”,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勃勃生机。
此前,屯里基础设施落后,多数村民只能外出谋生。为此,村党支部用足扶贫政策,以土地入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农旅结合项目,进一步夯实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脱贫后如何接续奋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脱贫地区干部群众心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主席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鲜明信号,再次点燃了人民群众的致富热情,让奋斗者的活力竞相迸发。
潇湘之畔,湖南将湘赣边区10个县市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范围,首次探索区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嘉陵江边,重庆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等重点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大别山区,安徽依托生态优势和不断完善的交通设施,以特色休闲农业构建起生态旅游协作区……放眼神州,广袤田野里孕育着新的希望。
上图:海南省琼海市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把农田变成游客免费观光的公园,依托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图为观光小火车在花海中穿梭。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