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双拥视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惟将硕果报春光


■向贤彪

“红墙畔,柳荫街,真情无限;军民谊,鱼水连,代代相传”,一曲现代京剧唱段——《西城双拥颂》唱得好,而北京市西城区双拥工作做得更好。近年来,他们想方设法为驻军官兵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帮助解决干部转业、士兵退役、随军家属安置、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

同样,江苏省无锡市秉持“把难办的事办成,把该办的事办好”原则,以超常举措畅通军转干部“后路”,以硬性措施惠及军人“后院”,以拓宽渠道关心爱护军人“后代”。

热浪滚滚的盛夏,一北一南两地奏响了新时代拥军的动人乐章,深化了拥军内涵,解决了部队急需,彰显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其背后是对“国之大事”的念兹在兹。这种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体现在对军队和军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具体细节中,体现在实打实的拥军举措上。

“高看”,是发自肺腑的尊崇。我们常说职业无高低、岗位无贵贱,可相比较而言,军人职业关乎国家安危和人民安康,军人岗位带有特殊性与风险性,军人奉献体现在战时与平时。战火燃起的时候,他们浴血拼杀;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逆向而行;人们享受和平阳光的时候,他们随时枕戈待旦……与此同时,军人的家属、子女也要作出相应的牺牲和奉献。实践证明,拥军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军队的地位作用、军人的特殊贡献。拥军工作要“厚其基而求其高”,这个“厚”和“高”,方体现“高看”的真诚与自觉。“高看”的辐射效应和自然延伸,便是千方百计解决好军人“三后”难题,拥军举措惠及退役军人、广大军属,切实让更多军人后顾无忧。

“厚爱”,体现了胸怀的博大与无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战争年代,我军紧紧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依靠人民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威武,才有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才有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进入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许多地方把破解难题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带着感情办,带着责任办,想尽办法办,这些暖军心、稳军心、凝军心的务实之举充分体现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真情实意,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爱。军地之间、军民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深厚情谊、坚如磐石的坚强团结,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传家之宝,昭示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真理,谱写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动人篇章。

“激励”来自内部与外部,各有不同意义。来自人民的激励,温暖军心、激励斗志、催人奋进。对军人来说,是情真意切,更是至高荣誉。几十年来,人民军队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镌刻在火红的军旗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无悔抉择,“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牺牲奉献,“你们好好过年,祖国有我守候”的郑重承诺,都是革命军人感恩祖国和人民的实际行动。

“不与牡丹争绝色,惟将硕果报春光。”新时代革命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完成好各项备战、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广大官兵责无旁贷,有信心、有能力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