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边角位” 到“舞台中央”


■胡天明

翻阅历史,从烽火台上的滚滚狼烟,到军马邮车的千里奔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嘟嘟作响的电报电台,到计算机网络像触角一样延伸到陆海空天……古往今来,通信总是与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战争进入信息化时代,作战空间更加广阔、部队机动更加高效、作战样式转换更加频繁,战机稍纵即逝。海量的战场信息与激烈的电磁交锋,大大增加了军队指挥对军事通信的依赖性和完成军事通信任务的艰巨性,通信兵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中,某训练基地被冠以“联合”二字,部队编制体制彻底重塑,通信保障力量深度整合。保障队、通信站摇身一变,首次组成全训建制连队,职能定位更准、使命任务更清、抓建标准更高。这个变化,正如一位士官班长所言:“以前总觉得我们保障兵处在部队建设发展的‘边角位’,现在,像是走上了‘舞台中央’。”

训练机构的建制通信连,是“保障兵中的保障兵”。他们既有传统的“保通”功能,又能在演习演练中传输战场数据、自主研判形势、协助导调评估,这一战位,是通信要素进一步嵌入部队训练与战斗力生成体制的生动写照。

新战位,要发挥传统优势。1931年,红军从敌人手中缴获受损的“半部电台”,成为我军无线通信的起点。长期的战争实践,使我军通信兵积累了丰富的组训和作战经验,对于转岗走上通信岗位的官兵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他们钻研专业的基础和源泉。

新战位,要突出创新驱动。年轻官兵成长在网络时代,信息化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普遍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走上一个新岗位,虽然专业陌生、本领“归零”,但就像手游中的一次“空投”,不限于固定思路便意味着,每个方向都有可能开辟出新的道路。

新战位,要树牢打仗导向。未来战争,是短时间、高强度的体系与体系的比拼,实际上也是长期的训练质效之间的较量。训练的组织者、保障者,早已成为战斗力生成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实战实训成为部队日常,通信兵必须体能、技能、智能全面过硬,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毛泽东同志将通信兵喻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鼓舞着一代代通信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如今,随着通信保障力量与训练、作战体系的进一步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重塑,将让“千里眼”更明,“顺风耳”更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