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滚烫的痕迹


■山秀峰口述 于吉松整理

小时候,我总想成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花木兰,到最后也未能实现心愿。机缘巧合下,我嫁给了军人。在过往的时光里,能够倾听婆婆讲我公公从军的故事,见证我的丈夫深沉质朴的家国情怀,鼓励我的儿子紧随父辈的足迹从军,我感到非常满足。我的生命因为有这些军绿色的痕迹,始终火热而滚烫。

那年盛夏,我第一次去丈夫李东的部队探亲,赶上了他所在部队接到边境自卫作战任务,战士们纷纷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去边境保家卫国。战士们都说,别的事情可以让一让,唯独上前线这件事情不可以让。有的战士没有笔,咬破手指头就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红红的大字写在白纸上,十分震撼。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是医护人员,连夜写了请战书,请求跟他们一起前往。那晚,李东对我说:“如果批准我去前线,你就把这些信带回老家。如果我残疾了,我绝不会连累你。如果我牺牲了,你也常去看看我的母亲……”听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早,我递交了请战书。在接下来的全师战前动员大会上,团长邀请我上台作报告。

“提前没准备啊!”我紧张地说道。

“你写的请战书就很好,给战士们念一遍吧。”团长说道。

我在台上大声宣读请战书,台下的官兵大受鼓舞,紧接着所有官兵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场面非常壮观。宣誓完毕,优秀党员代表集中在一起,戴上大红花,披上绶带,合影留念。他们个个视死如归,眼睛里闪烁着无比坚定的光彩。

当听到远处的战友们开始合唱《再见吧,妈妈》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哭了……

我在人群中寻找爱人李东,发现他站在角落里,满含泪水地看着我。

最终,我没去成前线。当天下午,我在几位战士护送下,坐着拉药品的军列,返回老家日照。

回到日照,我第一时间去看望婆婆,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我的公公李忠烈是一位老军人,先后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上百次大小战役。平津战役结束后,公公随部队南下,进入军校深造,后调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1957年,公公带病还乡,任当地镇党委书记,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由于战伤,我的公公45岁就去世了,留下了婆婆和12岁的李东还有大姑姐。婆婆一人拉扯大两个孩子不容易,现在,我又亲眼看着李东去边境作战。

那段日子,我经常夜不能寐,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爱人李东。我明白,没有国哪有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婆婆,等待李东凯旋。

李东回来的那天,我们相拥而泣。直到那一天,我才敢一五一十把李东去前线的事情告诉婆婆。

儿子李伟华大学毕业后,走进位于晋西北高原的一座军营。很多人的名字带有时代的印记,儿子李伟华的名字是我起的,也带着“红色烙印”,是“伟大的中华”的意思。我和他的父亲都明白,传承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

家国同梦,一个梦,三代人。我每次见到鲜红的国旗、听到雄壮的国歌,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们小家里三代人的军旅经历,就像是一条细细的红线,穿梭在祖国的峥嵘岁月里。只要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时刻充盈着自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