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舍生忘死的“我们连”


胜战基因代代传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装步三连连长 朱 军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们连14小时急行军145华里,先敌5分钟到达三所里,行军速度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与敌激战一天后,我们连又奉命至龙源里阻击敌军。全连官兵在南逃和北援敌军的疯狂夹击中,在阵地上连续奋战2昼夜,击退敌人20余次进攻,连队170人只剩下20余人,阵地寸土未丢。这场战斗使南逃北援之敌相距不到一公里,却始终不能汇合,为赢得战役胜利发挥关键作用。战后,彭德怀司令员在电报上写下“三十八军万岁”,“万岁军”由此得名。连队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1次,授予“屡战屡胜”英雄连荣誉称号。

“我是三连第6981名战斗员,我宣誓……”我刚来到三连的时候,也像每一名初到三连的官兵一样,在“屡战屡胜”战旗前诵读入连誓词。现在我成为这个连队第35任连长,更感责任重大。“屡战屡胜”战旗在三连官兵的手中代代传递,“屡战屡胜”的胜战基因也在三连官兵的血脉中代代流淌,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姜 帅、史 浩整理)

以少胜多勇当先

■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指导员 郝 伟

1951年10月,我连前身部队防守朝鲜的严岘山高地。面对敌军王牌“骑一师”的强大火力,连队官兵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利用残存的工事和弹坑,灵活机动地阻击敌人。弹药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用枪托、铁锹、石头与敌人搏斗,近百名官兵血洒严岘山。最后时刻,时任连长张永富带着连部通信员、司号员、理发员、卫生员等组成突击队,冲上去和敌人拼刺刀,夺回阵地,坚守到胜利。在3天4夜的战斗中,连队打退了敌人29次冲锋,毙敌12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例,也赢得了“特等功臣连”荣誉称号。

以弱胜强,遇强更强。严岘山战斗就像一束光,一直照亮连队前行的方向,胜利的10月14日也成了我们连队的战斗纪念日。如今,连队装备早已不再是小米加步枪,全连上下铆足了一股劲,誓把自己练成精锐,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勇当攻坚先锋队。

(彭小明、孙启龙整理)

守好心中“五圣山”

■海军陆战队某旅“五圣山阻击模范连”指导员  陶  波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后,我连奉命在五圣山阻击敌人。敌军采取封锁加进攻的双重战术,连队官兵依托坑道和工事与敌人战斗。官兵纷纷咬破手指用血写下决心书:“誓死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在断粮缺水的情况下,全连官兵在10公里宽,20公里长的防御阵地上连续阻击46个昼夜,顶住了敌人23次进攻,击毙339名敌人,创造了朝鲜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战后,连队被授予“五圣山阻击模范连”荣誉称号。

“没有人不知道战场的残酷,没有人不懂得生死的含义,没有人不明白奉献的清苦。”作为“五圣山”传人,我们只有勇于担当、拼搏奋斗、踏实肯干,赓续好、践行好光荣传统,以奋斗者的姿态努力拼搏,才能不负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牛 涛、张 震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