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用对手校正“准星”


■守海兵

《孙子兵法》强调:“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研究作战对手,盯住敌人练兵,是练兵备战的基本要求。谁了解对手更多一些、更准一些,谁训练的针对性就更强一些,谁对战争胜利的把握就更大一些。制胜未来战场,只有用作战对手校正训练“准星”,始终瞄准对手练硬招,才能保证作战时全局在胸、处乱不惊、超前应对,夺取主动权。

以对手为靶,构想训练内容。贴近实战练兵,实际上就是贴近对手练兵。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时,由于缺少巷战经验,对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导致进入市区的一个团打到最后只剩下1名军官和11名战士。战后俄军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展开了训练改革,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城市进攻战斗训练。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实战化训练要找准“参考系”,不能关起门搞训练,闭着眼练打仗,要以未来作战为牵引,紧盯潜在对手,对症下药抓好人员装备训练。要因敌而变,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坚持动态研究,及时了解其新动向、新变化、新发展,并适时对己方训练模式、内容进行调整。

以对手为靶,把握训练标准。未来联合作战,战场前后方界线日渐模糊,体系对抗、系统博弈的特性,要求训练必须跳出“对称”练的格局,应该以战场上实际面对的对手去把握练兵备战的难度和标准。首先,把对手设像。靶标“清、真、新、实”,磨砺出的战斗力才是真实的打赢能力。其次,把情况想难。“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则难。”要多设危局困局,把敌情威胁看得重一些,战局演变看得曲折一些,从实战出发,瞄准最困难的情况备战。再次,把弱点补强。作战双方都在研究对方要害,寻找对方的弱点,为此,训练要补齐补强“短板”。

以对手为靶,寻找破敌之策。不知对手,何来对策?不盯强敌,哪来高招?明朝时期,倭寇为患,戚继光针对倭寇善设伏、好短兵相接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并让戚家军日日不断演练阵法,双方交战后,倭寇的作战优势发挥不出来,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谋略的运用,重要的是在吃透对手的基础上,探索有效克敌制胜的科学方法。要具有研判对手的前瞻性。正确的决策建立在准确及时掌握作战对手的情报和数据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预测、设计、验证未来战场。只有摸准对手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后对其实施“点穴”式打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对抗训练的常态性,在打好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抗性训练全过程全领域全时空融入,让部队在实际“交手”中探寻切实可行的克敌之策。注重一线对敌的启发性,在对敌斗争准备最前沿,激发官兵能动性,探寻创造验证破敌良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