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一样的体训


■钟福明  邬泉生

12月的西安,冬意渐深。

每天下午,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学院二大队学员韩家璇会来到风雨训练棚进行体能训练。与以往体能训练不同的是,他和其他49名同学是在一套体能训练系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的。“这个系统能够通过数据直观了解我体能的弱项,并为我量身定制体能训练套餐,我每次练得都很有针对性。”韩家璇说。

“这套系统利用视觉识别动作、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先对官兵的运动能力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而后智能化生成训练计划、康复方案,配合低压氧舱、神经肌电设备,达到提高训练质效、减少训练伤病的目的。”军体教员魏际英也为这套训练系统点赞。

体能训练,每天都是新的。以往体能训练经常是跑步、俯卧撑、拉单杠不断重复,“老三样”内容比较单一,时间长了自然会影响官兵的体训积极性。“这个训练的最大特点就是每天练的部位、方法都不一样,不像我们平时重复的比较多。”学员郑学孟拿着这套训练系统给出的训练计划认真地分析道。

其实不光是小郑,“系统”为每个参训官兵都开出了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今天是下肢和核心力量训练,明天是上肢和肩背训练,核心力量也不再是简单的平板支撑,操场上同学们结伴进行循环训练,单腿臀桥、燕子飞……大家交替练习,既有效利用了空间和器材,也丰富了组训模式。

不上操场,也能提升跑步成绩。“刚开始,我很担心天天在这儿戴个面罩练,也不上操场跑,别到时候连及格都成问题了。”3000米跑成绩一般的大三学员李新宇也在火箭军工程大学这个试验班里。他被分在低压氧舱训练组,打开机器、戴上氧气面罩,就可以模拟从500米至7000米海拔的低氧环境。海拔2000米的环境下,来上一组间歇训练,强度相当于平时的4-5倍,长期坚持自然会有不错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李新宇有一天按捺不住在操场自测3000米跑,居然快了近1分钟,这让他喜出望外。同学王安行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我老家在宜昌山区,那里就是海拔高、氧气少,所以我的心肺功能比一般同学都要好。你现在模拟低氧环境训练,看着没怎么练跑步,实际上心肺功能提高了。”一旁的同学刘鑫插话说:“那我得用这个练练,以后如果毕业分配到高原就更适应了。”简单休息后,大家又投入到不同的训练课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