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好兵俞细文


■段开尚 魏玉麟

●摘录书中经典内容。
●积极参与“爱心助学”。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他是四级军士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当选“中国好人”、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他是火箭军某团班长,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绩,缘于他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就如同站在山顶上,他看到了更高更远的风景……

2020年最后一个夜晚。随着“嗒”地一声脆响,台灯被点亮,整个学习室有了光。那种由暗变亮的感觉,是俞细文最喜欢的。

这一天,是火箭军正式成为战略军种的“5岁生日”,也是俞细文“大喜”的日子。火箭军某团“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好战士”俞细文的新闻宣传让他一下子“火”了!祝贺的电话和短信吵闹了一天。此时,俞细文想好好静一静,翻开书,他要在阅读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有一种自信和坚定,来自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

凌晨4点,营院里只有哨位上亮着一盏灯。俞细文悄悄爬起来,踮着脚尖溜进学员队俱乐部。他轻轻拉开板凳,从迷彩上衣的口袋里掏出备课本,认真备起了课……

在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军部队的优秀老兵。上课铃响起,喧闹停下来,肩扛两道“粗拐”的俞细文站起来,迈着标准的步伐走上讲台。

台下的老兵们顿时来了兴趣,同样是基层一兵,他们要看看俞细文有啥本事能讲好一堂理论课。

关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16张思维导图呈现在屏幕上,博大精深的理论围绕着一条主干发散开来,犹如一株顶天立地的大树,慢慢伸出16片枝叶,一枝一叶都脉络清晰。老兵们的眼神顿时跟着鲜活灵动起来……

“老俞,再讲讲!”原定20分钟的微课,在老兵们的一再要求下,硬生生被“拖”成了一个半小时。

“有几把刷子!”课后,意犹未尽的学员队领导找到俞细文,让他加录了一课,说是作为以后抓学习的范本。俞细文听了,心里倍感自豪。

“这个兵不一般!”俞细文有个“网友”叫刘秦川,这两天看了他的各种报道,逢人便夸俞细文“了不得”,也总要讲起他和俞细文的一段“神交”。

7年前,在全军政工网理论版块里,刘秦川是个“资深写手”。初入门道的俞细文不知道刘秦川就是国防大学的教授,他心无防备地跟刘秦川开启了“轮回式”聊天。

刘秦川起初也不知道俞细文是个士官,尤其是当俞细文的“建言献策”逐渐多起来后,他觉得这个“干部”善学习、爱思考,便积极回应着。直到有一天,俞细文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想出一本书,请他作序。拿到这本名为《兵心深处的承诺》作品集时,刘秦川才知道俞细文的身份,他略微有些惊讶,而阅读完俞细文朴实又带着真情的学习感悟后,刘秦川有些震惊了:“一个基层士官,研究的却是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与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

那年夏天,京郊百望山下,国防大学校园内郁郁葱葱。俞细文到北京出差,刘秦川邀请他到学校一见。聊了两年多的“网友”终于见面了,这一面,让刘秦川记忆深刻,他从未见过一个士官在谈起党的创新理论时,如此激情澎湃,让人不自觉地也跟着兴奋起来。

俞细文走后,刘秦川陷入深思:一个士官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按常规,他可能会是基层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而俞细文只是一名普通士官。但从他炽热的眼神和洪亮的嗓音中,刘秦川感受到了一种自信和坚定。刘秦川后来慢慢品读出,这种自信和坚定,来自他的信仰。

坚持在学习之中追寻那束光,就能翻越崇山峻岭

那个因为开满油菜花而火起来的旅游胜地——江西婺源,曾是红军时期中共皖赣特委所在地,俞细文在那里长大。白墙灰瓦的俞家祠堂里,有7位红军烈士的牌位。从小受红色故事熏陶的俞细文,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2003年秋,村支书那高亢的、带着浓重乡音的征兵宣传,通过“电喇叭”贯穿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还在田里收割水稻的俞细文想也没想便放下背篓,一路小跑赶到村委会报名。可这个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初中生因体重才80斤被委婉劝退。

俞细文的天性里有着很强烈的“不服输”。

第二年冬天他又去了,“长大了”的俞细文如愿以偿戴上大红花,光荣入伍。

命运,或许在此刻开始改变,但并非每个冬日都这么温暖。

俞细文身材瘦弱、头脑也不够灵活,可愁坏了新兵班长。第一次考核,他6个课目勉强及格,算是逃过一劫。随后,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知识学习,又成了他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山野小子的“天书”。

被长江贯穿而过的安徽,冬天的冷能钻透衣服。清晨,俞细文穿着6件衣服、打着哆嗦跑5公里。夜里,他披着大衣、靠着“抖动取暖”背记专业名词。俞细文记忆力差,别人看三遍能记下,他得背上七八遍才有个印象。

深夜悄悄爬上床,浑身像散了架的俞细文盯着天花板,三个字总会从脑海蹦出:要吃苦!

那时俞细文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被连队几次评为“最佳进步个人”后,俞细文自觉有了点底气,便迫不及待地写了份入党申请书,敲开了指导员的房门。

指导员细细读完这份语言空泛的文字,抬头看了一眼俞细文,又盯着申请书缓缓地说了句:“要不你先说说为什么入党,党的基本知识都有哪些?”

俞细文蒙了,钉在原地,一个字也蹦不出来。这一次,俞细文深深记住了指导员从渴望到失望的眼神。“没有理论做支撑,向党靠拢就不真”,入党不能只靠一厢情愿、满腔热情,还得扎扎实实学理论。思悟到这儿,俞细文宛若在漆黑的夜里找到了一束光。

作为新兵,白天除了训练,他们还有很多活要干。只有到了夜晚,才是最放松的时候。每到深夜,忙累了一天的战友陆续进入梦乡。俞细文翻出借来的理论书,开始到处找地儿看。

在那个学习条件有限的老连队,厕所旁曾是俞细文蹭光学习的好去处。

战友张祥民起夜看见俞细文的床铺空着,又在厕所旁碰到他,咂着嘴说:“细文啊,不是我打击你,你顶破天能瞅瞅高中的书提升一下,看理论书,能看懂不?”

张祥民说对了,俞细文跟常人一样,初读理论书还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读不懂,总是看到下一行,忘了上一行。

俞细文心里就一个想法,战争年代能指导军队打胜仗、建设时期能帮助国家大发展、困难时期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党的创新理论一定有价值,再难都要学。

步履蹒跚不要紧,只要肯迈开第一步,哪怕是一点点挪动,坚持下去,也能翻越崇山峻岭。

读着读着,就看完了170多本理论书;写着写着,就有了近200篇心得体会,还编印成《感悟真理的力量》《兵心深处的承诺》等4本作品集。

后来,俞细文翻看曾经的自己如小学生作文般的心得体会,也会感到一丝尴尬,可他也由衷地感谢那个“不服输”又刻苦的笨小孩,坚持在学习中追寻那束光,这才有了后来的“俞班长”。

如今,夜晚,依然是俞细文的最爱。静谧中,徜徉在学海里,俞细文还在努力地“追光”。

一束光亮起来,就会点亮另一束光

“干活没问题,让我学理论,这不是张飞绣花嘛,整不来、整不来。”新兵闫能改下连分到俞细文所带的班,抢先亮明了态度。这个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精壮黝黑、跑步飞快、干活利索,只是一看书就犯困。

“班长,你说当兵能打仗就行,看那么多书顶啥用,仪器坏了靠学理论能解决吗?”闫能改提出的类似问题,这些年俞细文遇到过不少,他嘴角微翘,并不作答。

闫能改以为说服了俞细文,心想以后班长会减少对他学理论的催促,开始放松了警惕。

“咱俩一起去比武吧。”沉默片刻后,俞细文突然说出的这句话,让闫能改有点发蒙。3个月后,上级计划围绕半年前新换装的装备组织通信专业大比武。刚刚从教导队带完学兵回单位的俞细文还没接触过,闫能改也才刚入门。

“班长,别闹!”俞细文喜欢“挑战不可能”,他是知道的,可带上自己就不好了。

“我的底子不比你强,也是从零起步,咱俩一起打场漂亮仗!”俞细文向来说一不二,他也知道。看着同样来自山区的俞细文朴实而坚定的眼神,听着那句“咱俩一起”,闫能改动心了,搬了把椅子紧靠着俞细文坐下,便开始了讨论。

一束光亮起来,就会点亮另一束光。

那是一段不分昼夜的日子,他俩不是在学习室泡着,就是在操作台前钻研。有几次,闫能改困得从椅子上摔倒在地。为了消除困意,俞细文起初用冷水洗脸,后来用风油精和吃辣椒提神。再后来这些也不好使了,就掐大腿。

“俞细文小组第一名,总分比第二名高出40多分!”评委宣布成绩时,闫能改控制不住地哭了,回头看向班长,面色不改的俞细文与他眼神对上的一瞬,一抹微笑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这一次“逆袭”,俞细文最高兴的不只是获得名次,最重要的是他在实现“逆袭”的过程中,悄悄地给闫能改灌输了理论学习的益处。那个被战友戏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闫能改有了明显变化,会主动看书、写笔记了。

与闫能改不同,来自沿海大城市的列兵梁顺祥家境殷实,入伍之初,因粤语口音重、平翘舌难分,不愿与人交流,打游戏是他唯一的兴趣。

一个周末,梁顺祥独自坐在天台上“刷”手机,在夕阳的映照下,影子拉得很长。俞细文悄悄走到他身边,请他到家里一起吃顿“家宴”。

刚上桌,梁顺祥觉得特别不自在。后来,在嫂子和孩子的调节下,他慢慢开口说笑起来。这顿饭,让他感受到战友亲人般的温暖。

“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口音不同,谁也不许嘲笑小梁。”俞细文在班里定下规矩。

梁顺祥对俞细文的信任和亲近感与日俱增,他也经常在俞细文的推荐下,进行新闻点评和参加单位演讲比赛。

“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送我的那些书。”一点也不贫困的梁顺祥收到书时是诧异的,可读进去了,他才体会到俞细文真正的用意:班长这是要帮他丰富知识、提高认识。

这些书让梁顺祥打开了思路,学习的兴趣提上来了,军旅生活也有了规划。后来,梁顺祥当上了理论学习小组长。

只有让真理光芒点燃心中那团火,世界才会亮堂

“小芳的书包,阿亮的文具盒,瓜仔的足球鞋……”春日午后,仅有50多平方米的俞细文家的一角,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学生用品。这是那年他到贵州毕节黄连小学扶贫,为47名贫困儿童准备的小礼物。妻子刘小梅正对着单子一个一个清点。

“妈妈,快看我的新手表!”女儿萱萱推开门欢快地蹦到她身边,炫耀爸爸刚给她买的手表。俞细文也踱步跟进来,手腕上带着一块一模一样的手表。

“不是买卡西欧去了吗?”刘小梅心里寻思着。这段时间,俞细文作为单位士官分队长值班带队,可大多数时候得靠问别人时间来掐点儿。战友说他一个堂堂四级军士长、士官分队长,也该给自己买块手表了,还给他推荐说,卡西欧又便宜又好用。于是,俞细文回家和刘小梅商量去商场买卡西欧。

“那次是细文为数不多想为自己买样东西的时候。”刘小梅还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谁知到商场一问,最便宜的都要好几百,俞细文不假思索地直接放弃了:“能看时间就行,啥牌儿不一样,我看这个国产的就挺好。”

结婚这么些年,刘小梅早已习惯了俞细文的“抠门”。

说起相识,那时刘小梅是书店收银员,一次,俞细文要买的书店里还没上架。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买到书,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慢慢地熟悉起来,刘小梅对憨厚好学的俞细文也有了好感。2011年,两人结了婚。

“什么印象最深?就是他那两件礼物。”带着“嗔怪”的口吻,刘小梅回忆,“他送我的第一个礼物是开水壶。后来又说给我送件衣服,结果竟然是一件雨衣。”

收到这两件东西,刘小梅真是哭笑不得。刘小梅本来也没有奢求俞细文会送自己玫瑰花这样浪漫的礼物,但也期待着他能送件连衣裙或小首饰这些女孩子喜欢的东西:“谁能想到……”

“不过,后来还是蛮感动的。”过了很久,刘小梅才知道,俞细文从她朋友那儿得知,她的电水壶坏了,正打算买一个。再然后就是她骑电动车上下班时,因为有了这件曾让她“哭笑不得”的雨衣遮风挡雨,这才让人感到礼物还是实用的好。

“他对自己很抠,当别人有困难时却很大方,每个月都捐好多。”说着,刘小梅回想起7年前的一天。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甩过来、摇过去,山里的季节好像慢了半拍似的。草正盛、叶正青,空气的清新混着泥土的芳香不断沁入车厢。当一幢略旧的白色教学楼映入眼帘时,一路无言的俞细文直起身子说:“到了!”

多年没回过的小学校园变化不小。俞细文闲逛着,竟遇到了老校长。攀谈中,老校长记起了面前这个他曾经接济过的穷小子,握着他的手笑语盈盈:“真好真好,你算是熬出头、有出息了哟!”

老校长忆起俞细文曾经的不容易,也哀叹着村里即将辍学的5个孩子。听到“辍学”这两个字,竟如刀割一般触疼了俞细文的心。多年前,家境贫寒的俞细文也差点辍学,为了供他读书,姐姐主动辍学打工。这件事,成了俞细文一辈子的痛。

“家里条件不好,大家的观念还……”

“那也没到辍学的地步啊!”俞细文说道。

风掀动着枝头的叶子“哗哗”作响,一群背着书包的学生欢快地跑过去。

“绝不能让这些孩子辍学!”俞细文已在心里做了个决定,并在返家途中获得了妻子的支持。从那以后,每月工资到账,俞细文都将其分为4份:首先汇给5名贫困学生,然后再补贴老家务农的父母和还房贷,剩下最少的那份留给妻子补贴家用。

一份工资4份爱,一爱就爱了7年。

世间最美的,莫过于爱在循环、善在传递。受俞细文的带动和影响,“爱心助学团队”的人员不断增多、“业务”也不断拓展。后来,在团党委的帮助下,有2000多人参与的“俞细文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他们资助的2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102名失学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2000多名贫困学生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为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火苗永不熄灭。”俞细文无数次提及这句话。一团烈火,就这样在他心中一直燃烧着。

“班长,你为啥一直这么坚定,一直这么满满的正能量呢?”面对战友的追问,俞细文微笑着说:“没别的,就是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只有让真理光芒点燃心中那团火,才能走好军旅人生路。”

坚信,心中就会有光;追寻,世界才会亮堂。

版式设计:贾国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