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兵器大观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浅说数据链


■陈柯帆 朱梦圆

一支军队能否制胜战场?影响因素有很多,高效的信息采集、传送、交换就是其中之一。从冷兵器时代的流星探马、八百里加急,到绵延千里的烽火狼烟;从近现代战场上“滴滴、滴滴滴”声不断的电报,到枪林弹雨中官兵手中的电话、步话机,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从本质上讲,数据链是一种旨在实现信息数据高效、安全传输的系统与手段。

以前那些战场上常见的通信手段,都无法称作现代意义上的“数据链”。数据链的问世,通常被认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军用数据链的构成要复杂得多,从硬件上讲,既包括与互联网类似的互联互通设备,也包括提供各类信道的通信设施与中继手段,既包括各作战平台上用来采集、上传战场信息的感知设备,还包括用来接受网上所分享实时信息的各类终端。从软件上讲,除约定的通信协议外,数据链还要求有更先进的加密技术和抗干扰技术,以及不断优化的算法来加持。

数据链用于作战,它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集体感知、共享数据的实时化。简单来说,它是链接指挥中心、作战部队、武器平台的一种信息处理、交换和分发系统,能以统一的格式标准和约定,实时、自动、保密地传输各种战术数据,形成实时、准确、完整的作战态势图,使指挥员无论处于哪个指挥位置,都能知己知彼、依令而行,达成作战行动的高度同步。

军用数据链通过有线和无线信道对战术信息进行传输。有线信道比如光纤、电缆,其传输可靠性、有效性高,但是建立通信所需时间较长,需要架设线路,机动性和抗摧毁性不如无线信道。无线信道就是常说的频段,目前军事数据链的工作频段已经覆盖短波、超短波、LX频段和卫星通信频段、量子波段。

出于作战需求,军用数据链对数据传输的容量和实时性有很高要求,要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作战所需的大量战术信息。这一要求的必要性可从最早的数据链效用上管窥一斑。最早的数据链应用在防空系统上,部分雷达站、防空导弹发射阵地和防空指挥中心被串在一起后,防空指挥系统的反应时间从过去的数分钟提高到只需数秒。这一巨变的基础就是数据能够高速传输。当今的数据链已经开始通过天基卫星系统和高速光缆传递,这意味着信息数据传输速率还会继续提升。

军用数据链在可靠程度上要求同样很高。节点两两相连的基本架构,加上组网后的复杂结构,去中心化面对面数据交换的设计,使它成为一种非常难以摧毁的复杂网络体系。单纯阻断任何具体链条,不会影响整个数据链继续发挥作用。它的可靠性还体现在抗干扰能力上。

军用数据链的保密要求也很高。各大国的军用数据链都是核心保密内容之一,会定期更换算法和密钥。一旦出现本方战机和舰艇叛逃或者被对方俘获,数据链和敌我识别系统会立即全部更换。需要说明的是,军用数据链的密级也各有不同,根据使用范围和层面的不同,军用数据链既有战略级,也有战术级等。而未来,量子数据链一旦研发成功,军用数据链的保密程度会大大提升。

由于作战理念、作战模式的不断演进和作战任务的不同,数据链不是唯一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以Link战术数据链、CDL通用数据链、WDL武器数据链、协同作战能力CEC数据链、MADL与IFDL机间数据链、战术瞄准网络TTNT数据链等为代表的多种装备体系。今后,它们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同一款数据链之间也有不同升级版本。它们各有长处与短板,大多会“和平共处”择机发挥作用。即使同一个国家的军用数据链,它们之间也不是都可以“畅所欲言”,不少也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比如,美军F-35与F-22的数据链就不兼容,诺斯罗普公司不得不另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给这两型飞机加上一个携带数据中转吊舱的有人或无人数据中转平台,借助数据中转平台的“翻译”,这两型第五代战机才有可能实现彼此间的顺畅沟通。

纵观近几十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数据链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比如,在英阿马岛争夺战中,数据链保障了英国海军成功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在1982年叙以贝卡谷地空战中,以军通过数据链实现预警机对作战飞机的引导,击落叙利亚数十架战机;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数据链保障“爱国者”导弹发射,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等等。

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据链的发展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战场能否更加透明,数据链的发展走向与进程至为关键。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数据链将依然是战场末端聚能的“倍增器”,是军队制胜战场的重要支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