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研判敌情须“心细如发”


■蔡爱民

漫画作者:杨林保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模棱两可的作战数据无异于给自己‘埋雷’……”某团在一次对抗演练复盘检讨会上,针对敌情研判粗枝大叶现象认真反思,反复强调要精之又精、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必先悉敌情。”敌情信息是指挥员定下作战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级对作战方案计划进行推演评估的关键支撑。细节决定成败,影响战争胜负。“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对敌情掌握得及时、精细、全面,作战时定下决心才能精当,战役谋划才能精确,战术实施才能精准,胜算几率也就越大。如果掌握敌情似是而非,打起仗来雾里看花,哪来对策?又何谈打赢?

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要求参谋人员:“各项工作必须心细如发。研究上级指示要细,研究敌情要细。”战场波谲云诡,战局瞬息万变,对敌方目标的性质、数量、位置、范围、状态等信息,能否摸清楚、把握准、分析透,决定着指挥员能否科学决策、火力打击能否一击命中。可以说,没有敌情研判的精细度,就没有一剑封喉的精准度。

那么,研判敌情要“细”到什么程度?曾国藩曾在《冰鉴》一书中指出:“古之觇敌者,不特知贼首之性情伎俩,而并知某贼与某贼不和,某贼与伪主不协。”意思是,不仅要知道贼寇首领的性情、手段,而且还要知道某个贼与某个贼不和睦、某贼和首领不协同。然而,现实演训中,个别官兵以概略瞄准、差不多心态开展敌情研判工作,或罗列现有资料多,具体分析少;或关注静态信息多,掌握动态数据少;或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等等。如此挂一漏万,两军对垒时必然顾此失彼、左支右绌。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尤其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战争科技含量日益提升的今天,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牵动全局,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胜负。凡事从细微处着手,坚持全方位大纵深做好敌情信息数据采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以具体求精细,练就穿透战争迷雾的“火眼金睛”,方能在扑朔迷离的战场上料敌在先、占据主动。

(作者单位:69241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