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刘老庄连”战旗——

八十二勇士铸就铁血忠魂


■张  博

刘老庄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部,原是苏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4连(现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连)82名官兵,为掩护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与日伪军展开一场殊死拼杀。

3月16日,日伪军1000余人对江苏省北部抗日根据地淮海区进行“扫荡”,分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19团第2营接到命令后顽强阻击各路敌军,掩护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17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击。第2营在淮阴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日伪军围攻,激战半日于黄昏后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清晨,敌三度合击,分多路进攻刘老庄。担负掩护全营转移的4连完成阻击任务后,在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指挥下撤出阵地,沿村庄边的交通沟向西突围。交通沟是当时苏北地区特有的,在根据地内纵横交错,既是交通通道,又是作战战壕。4连刚撤出阵地,即遭大批敌军包围。面对十倍于己之敌和无树木、土堆、房屋掩护的不利环境,全连指战员毫不畏惧,依托交通沟顽强抵抗。从上午8时许至中午,4连先后击退敌骑兵多次猛冲,并歼灭了冲至防御工事前沿的敌人。

此时,日伪军暂停进攻。4连利用战斗间隙分析敌情,抓紧进行战场动员和工事整修。敌军数次进攻无果,午后改变战术,集中所有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4连阵地猛烈轰击,并通过伪军喊话,企图迫使我军官兵投降。炮击持续了几个小时,4连全体指战员坚贞不屈,在交通沟内顽强抗击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经过一整天的战斗,数百米长的交通沟几乎被炸毁,连长、指导员身负重伤,全连只剩20余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连长白思才命令销毁地图、文件,掩埋好牺牲的战友,将机枪、步枪拆毁,集中所剩的20余人进行最后突围。战至17时左右,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此战,4连在刘老庄连续击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5次进攻,经受了敌人数小时的断续炮击,整整坚守12小时,共歼日伪军170余人,掩护了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战后,新四军第3师第7旅重建4连,并将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为4连82位烈士忠骸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

1943年7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赞叹刘老庄连八十二勇士:“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1944年7月,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评价:“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4连官兵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斗诗篇,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册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