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小散远,为啥难闻到硝烟味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少波

回忆起那次通信演练,某基地信息通信旅某营四连指导员王强还是会有些兴奋。

“终于可以走出通信机房啦!”对王强来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去年7月,青藏高原腹地,飞沙走石,一场应急通信演练即将打响!

连队离演练地域有几百里地。对于参加演练这件事,连队官兵拍掌叫好的有,皱眉叫屈的也有,“明明附近的单位就能干,为啥非得拉上我们连?”

“其实,一开始也没想让四连参加。”聊起这个事,演练总指挥道出缘由:“这次实兵演练机会难得,想让更多官兵淬淬火,借机摔打一下部队。”

“有段时间没参加过演练了,手都有些生!”演练结束,虽然得到了上级肯定,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让王强触动颇深:演练物资装载上了车,才发现还有空缺;后勤给养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饭菜不能按时送到前沿阵地;甚至有新战友没戴惯钢盔,“总感到头上压得慌”……

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与战场的距离不小。面对这个“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结果,王强感慨地说:“作为小散远单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闻到硝烟味了!”

还有几个“王强”?小散远单位作为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啥有的没能成为战场上的重要一环,甚至还成了“看客”?走进这个旅,虽然已组建3年,但还是有几个小点位没有到演训场上“走过一遭”。

原因何在?和该旅官兵座谈,他们说和很多小散远单位一样,主要原因有三:

难唱主角。小散远单位人少力弱,重大演训活动难当主力,只能充当加强分队、预备分队或者保障分队。

难堪大任。一个班排哨所配发的装备有限,而且型号性能“长短不一”,长期当配角、跑龙套,演训活动中难堪大任。

难成尖刀。小散远单位大多负责日常保障工作,任务相对繁杂,排兵布阵、操枪弄炮较少,战场上很难成为尖刀铁拳。

“越是小散远,越是要建链接网。”该旅领导说,对于通信部队来说,小散远单位虽然编制小、人员少,但同时又串点成线、全程全网,每个点位都是“信息节点”,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七寸”。

“只有经常用‘炮火’轰一轰小散远单位,战斗力链条才能环环过硬。”笔者不禁感慨,通信部队如此,全军小散远部队亦是如此。

未来一体化作战,是全程体系对抗,战场已无“前方”“后方”之分。小散远单位,只有走进战场、融入全军、迈向联合,支撑体系的“贡献率”才能越来越大,联合作战的“胜算”才能越来越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