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歌嘹亮“兵之初”


■赵 刚

那年冬,一纸鲜红的《入伍通知书》将我17岁的人生足迹引入人民空军的行列中。

新兵连驻于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我被编入二排四班,开始了“兵之初”的历程。

短暂的新鲜感过后,艰苦的自然环境、严格的训练生活,不时引发我们的思乡之情。夜深人静之时,战友小韩说,离开家的时候,家乡正闹禽流感,不知爸爸的养鸡场是否受到冲击?战友小宋说,妈妈的骨结核病每到冬季就愈发严重,每次都是他给妈妈买药熬汤,不知妈妈如何熬过这个冬天?而我,也不由自主地担心着父亲被拖欠的打工钱是否讨回、姐姐的下岗再就业是否顺利……思想上的波动在训练中也有所体现,尽管班长累得哑了嗓子,却未能挽回在第一次全连会操评比中落后的局面。回到宿舍时,愧疚与沮丧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晚上,班务会。战友们一个个蔫头耷脑,等待一贯严厉的班长暴风雨式的批评。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他,见我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竟哈哈一笑,露出一对酒窝。他用一口四川“醋溜”普通话对我们说:“咱们是军人,军人就应该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胜不骄,败不馁,只要不输决心和意志,就一定会成为夺取最后胜利的人!”班长的话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仿佛敲响战鼓,激励起大家知耻而后勇的斗志。原以为班长会借着这股热乎劲儿组织大家来一场挑灯夜战的训练,不料,班长一边隔窗望向天空的明月,一边不紧不慢地说:“看,今晚的夜色多美。我教大家唱首歌吧!”

会操评比中名落孙山,班长非但没有责怪,相反要教大家唱歌,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在战友们的期待中,班长深情地教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很甜蜜,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

月色朗朗,歌声悠扬。班长声情并茂地教唱一句,战友们认认真真地学唱一句,特别是唱到“想家的时候有忧伤,也把力量悄悄藏心头。想家的时候,不怕离家千里远,就怕让家捆住了脚和手”的时候,无论教唱者,还是学唱者,个个热泪盈眶。班长擦干眼泪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要知道,在咱们思念亲人的同时,亲人也在思念着咱们。”班长从内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照片,将照片上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展示给我们,无比幸福地说:“你们看,这个臭小子就是我的儿子虎子,快3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我每次探家,刚开始他认生得很,不喊我‘爸爸’而叫‘叔叔’。好不容易玩熟了,舍不得分开的时候,也该归队了……”

班长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被感动了。没有人说话,但我相信每一个人心中想的都和我差不多。我为祖国守边关,这是我们参军入伍时立下的志向。从那一天起,我们就做好了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思想准备,如今却因恋家心切,“让家捆住了脚和手”,愧对了部队的培养和亲人的期盼,真是太不应该了。战友们一个个涨红了脸,低下头,不约而同地说:“班长,我们错了!从明天开始,请您看我们的行动吧!”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没有食言,以“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自励互勉,终于以过硬的军政综合素质逐渐冲到全连前列,而班长也与我们达成“每周一歌”的约定。每逢周末班会,班长都会用他那独有韵味的四川普通话教唱一首军歌:《咱当兵的人》《说句心里话》《小白杨》《军中绿花》《为了谁》……

如今,虽然那段时光已远去,但嘹亮的军歌早已成为我生命的旋律。每当亲切激昂的音调从记忆深处响起,总会让我激情澎湃,如同回到“兵之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