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脚“踢”出来的工业革命


■周子杰 于 童 吴 上

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里,基础科学不断发展,学科应用也在日积月累中从量变走向质变。

当我们把时光轴拨回至18世纪末,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法国,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启了大革命序幕。与此同时,在英吉利海峡的彼岸,英国同样进行着一场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变革。这就是世人皆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然而,这次工业革命序幕的拉开,竟是被一名男子一脚“踢”出来的!

这名男子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一名纺织工匠。平日里,哈格里夫斯就爱思考,多才多艺的他不仅会织布,还会做木工。

哈格里夫斯与妻子整日为生计发愁,他想尽办法改进妻子的纺纱机。1764年的一天晚上,哈格里夫斯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弯下腰来把纺纱机扶正时,他突然愣住了——他吃惊地发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动,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直立的。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兴奋之余,哈格里夫斯马上开始尝试。次日,他便制造出仅用1个纺轮就能带动8个竖直纱锭的新型纺纱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数倍。哈格里夫斯以他女儿的名字将这一新型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的诞生,成为点燃工业革命的一枚火种。随后的数年里,纺纱机又迎来了数次技术突破,许多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纷纷涌现,机械化生产的潮流势不可挡。

序幕拉开,接下来便是好戏连台。在纺织业兴起后不久,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的轰鸣声响彻英伦三岛,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指数级增长。

一时间,各行各业顺势而为,交通运输、建筑技术、能源动力等领域纷纷迎来技术革新,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焕然一新。这也意味着,农业社会正式向工业社会过渡。

事实上,在这次科学技术大爆炸中,真正的主力军不是科学家,而是在工厂和作坊里辛苦劳作的工人。这些工人平日里只是充当着技术改良者或技术组合者的角色,却在不断劳动探索中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

翻开历史卷轴,哈格里夫斯在当年无意间踢出的这一脚,或许只是蝴蝶效应中不起眼的一环,可正是这一脚打破了人们思想上的束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中世纪弥漫的悠闲散漫习气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沸腾的新世界。

上图:18世纪末,纺织业兴盛一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