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清白家风不染尘


■田  哲

家风,简单两个字,能唤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良好的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百年风雨征程中,我们党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其中就包括老一辈革命家所树立的清正家风,也是我们需要赓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清正家风,于家而言,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定星盘”;于党而言,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防火墙”。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指导,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家风的历史,在学习中传承清正家风,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自古而今,家风建设都是为人做官的重要课题。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犹如生命里的春风,把阳光和温暖带进我们的精神世界,日积月累,凝聚精华,孕育出人生的美丽和精彩,培筑起家庭的精神家园。

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面对宽敞的独立庭院,罗荣桓选择搬出去,并对家人说:“住的房子大小,看来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刘伯承告诫子女:“我这里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也不能靠着爸爸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要自强自立。”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到焦裕禄的“不能搞特殊”,再到杨善洲的“苛刻教育”,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盈而富足。

家事连着国事,家风连着党风。徐向前元帅曾这样说:“我们这些人迟早是要离开人世的,如果不把后代教育好,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时代楷模”杜富国的父亲杜俊,一向教育孩子“能为国家做事,全家都光荣”。将此融入血液、刻入言行的杜富国,在生死关头能做出“你退后,让我来”,也就不难理解了。纵观党史军史,对照当今现实,正是因为有一大批爱党爱国的前辈先锋,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我们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

良好家风的养成与修身养性一样,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习主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相比普通人,领导干部的家风更需时刻砥砺、不断修炼。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政治要求、纪律要求。从作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党员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再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处分措施,可以说,党内法规已将家风建设上升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静下心来看一看、读一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想一想、悟一悟老一辈革命家的清正家风,学活用好清正家风这一“传家宝”,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必将为民族复兴、强军兴军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