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谨防“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开始。近期,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向考生和家长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按照“2021高考护航行动”安排,教育部已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将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教育部还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一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高校会向考生提供近年来各高校在本地录取情况的参考材料,供考生志愿填报时参考。二是各地教育部门普遍对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可以结合考生实际,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三是各招生高校也会对拟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建议。

笔者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高考报名和军校招生的虚假诈骗案例,给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个醒,谨防上当受骗。

1.谎称有内部信息,夸大虚假宣传。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一分不浪费”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工作中,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内部信息,夸大宣传是这类网站和人员招揽客户的一贯手段。

2.谎称有内部人士,假冒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更是对孩子前途的不负责任。

3.谎称能精准指导,实则实施诈骗。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有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4.声称能够“疏通关系”,拿到内部指标。有的不法分子自称熟识军队领导或军队招生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冒充军队领导和招生人员,让考生家长花钱“买保险”或索要钱财帮助“疏通关系”。

66016部队  苏  峰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