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党徽熠熠 党旗高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观后


■本报记者 郑茂琦

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一部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大型情景史诗。这是一台主题高扬、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精品。

当代文艺创作有着深厚的史诗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曾诞生过多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如《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等,分别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3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而创作的。

伟大征程呼唤伟大史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本身就是一部壮丽史诗。本次演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艺术形式将这部史诗再现在舞台上。

音乐是再现历史的重要方式。《伟大征程》继承了《东方红》等作品在思想艺术层面的精湛品格,以不同年代的标志性歌曲和舞蹈为载体讲述历史。

本次演出,除了部分新编作品之外,许多是各个历史时期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优秀歌曲和舞蹈。这些作品根据主题发展的需要都被予以合理地编排。从《保卫黄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唱出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壮丽征程。那见证战火硝烟的铿锵旋律,在现场久久回响。与此同时,语言鲜明、质朴、生动的民歌如《秋收起义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等,生动反映了人民的真情实感,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和斗争情景。

艾青在《诗论》中说过:“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最真实的记录。”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中国人民,告别了苦难的岁月,踏上了新的征程,涌现出了新的经典,如《咱们工人有力量》《祖国颂》《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都 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解码一段旋律,就打开了一段记忆;听懂一首歌曲,就重温了一段历史。直到今天,那些经典旋律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这不只是音乐自身的魅力,更是因为音符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承载了伟大的精神。时间虽逝去,但伟大历史会永远被铭记,伟大精神将永远矗立。因此,这场演出所提供的不只是美的享受,更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可以说,这场演出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演出所选择的这些音乐作品中不仅有党史,也有人民的心声。表达人民心声的音乐,人民才会传唱。演出中,无论是经典战歌、民歌,还是近年来新创作的《江山》《不忘初心》《小康之歌》《人民至上》、主题曲《领航》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人民的心声是什么?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

作家王蒙2009年写过一篇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歌曲作品的文章,他说:“你觉得这歌声不是从喉咙,而是从心底的深处、含着泪、又破涕为笑了才唱出来的。人民,只有人民,让我们永远记住人民的支持和信赖,期望和贡献。这样的歌词与真情千金难换……在革命战争中,歌曲属于革命者,属于人民……”从“歌曲属于人民”的意义上说,歌曲虽然是作家写的,但表达的是人民的心声。在演出现场,当经典的旋律响起,观众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个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瞬间,记起的是一个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生动反映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真切反映人民的心声,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的歌词与真情千金难换”。

这也启示我们,音乐创作必须要扎根人民,走进实践深处,表达人民心声。“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有记者问文艺演出总导演陈维亚,这次的文艺演出为什么叫“大型情景史诗”?陈维亚解释说:“情”就是情感,“景”就是情景、环境,我们就是要让观众感到这不仅是个舞台,而且是一个真实的情境……

为了营造真实的情景,本次演出付出巨大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树立了中国文艺演出史上的新标杆:

更加注重综合表达。所谓情景史诗,就是借助音乐、舞蹈、戏剧、绘画、视频、服装、道具、化妆、特效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体现。演出过程中,几乎很难看到一段纯舞蹈或纯歌唱,每一支舞、每一首歌、每一段音乐、每一个戏剧表演,都是相互诠释、相互补充的综合表达。

更加注重运用屏幕增强情景呈现效果。国家体育场首次架起了前中后三层屏幕,除了180米长的大屏幕,还有两侧旗帜状的副屏,中间一块30多米长的翻屏。伴着地面投影,“鸟巢”仿佛成为一座大型的沉浸式剧场。

更加注重舞台与大屏幕之间的配合。两小时浓缩百年历史叙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舞台“情景”和屏幕做了分工。大致地说,屏幕的任务是把百年历史,用诗一样的语言和影像表达出来。而舞台“情景”的任务是表现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画龙点睛之笔。因此,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成为演出的重要的部分,弥补了一首歌一支舞无法完整诠释的历史叙事。

更加注重运用电影技术。据介绍,演出依靠“戏剧表演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实现了大型舞台剧“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演出当晚,情景化的戏剧表演拍摄画面通过多路5G+4K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至导控台,经过镜头实时剪辑、实时调色等处理,在现场主屏幕上同步呈现出细腻的电影质感画面,为观众奉献了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演出没有满足于仅仅呈现历史,而是综合运用特效、影像、烟花等多种艺术手段朝着体验历史的方向做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次特殊的“时空对话”。

当开国大典的彩色纪实影像在大屏幕上出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瞬间,现场焰火准时燃放。紧接着,大屏幕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抬头望向天空。而此时,漫天的红闪礼花在夜空中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五个金色五角星在中间不断闪现,与开国大典的画面相互映照。这一幕不知让多少人泪目。有网友评论说:“他看见了,五星耀华夏,这盛世如您所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看见了今天的中国,他在笑。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整场演出亮点纷呈,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演出尾声的万人大合唱。伴随着主题曲《领航》的旋律,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在广场中间缓缓升起,舞台上10面巨型红旗徐徐展开,流光焰火随之腾空升起,党徽熠熠,金光万丈。紧接着全体起立,现场近2万人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党徽熠熠、党旗高扬,这是对共产党人浴火前行、百折不挠的深情礼赞;党徽熠熠、党旗高扬,这是对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热情讴歌;党徽熠熠、党旗高扬,这是对中华民族阔步前行、伟大复兴的无限憧憬。

上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现场。

冯凯旋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