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东京奥运会特别报道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体坛“学霸”说起


■范江怀

我国男子短跑名将苏炳添,历史性地站在了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在一天之内两度打开了10秒大关,惊艳了世界。除了令人惊叹的运动成绩,他还有一个头衔也令人敬佩: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副教授。

和苏教授一样,在中国体育健儿中间,还有不少高学历的运动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首金的杨倩是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举重冠军石智勇是宁波大学的研究生,女篮主力邵婷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赢得女子800米第五名的王春雨是安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夺得男子体操双杠冠军的邹敬园是成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他们都是“学霸”。

以往,运动员常给人留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而今,中国选手将此彻底颠覆过来了,他们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头脑智慧。在东京奥运赛场上,中国选手阳光自信,展示出了新时代中国体育健儿崭新的精神风貌。他们充满笑意的脸庞,像挂在胸前的奖牌一样亮眼。

中国体育健儿在综合能力结构上的新变化,来自社会发展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更是来自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换代。以往,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的是前苏联的做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新生的共和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但是,一个体育大国要进阶成为体育强国,仅靠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引进来了。走市场化职业化和体教融合发展的路子,很好地弥补了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体育队伍在世界赛场上的竞争实力。

不论是体育人才的培养,还是其他行业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两个衡量优劣的标准:一个是人才的培养符不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另一个是人才的培养有没有结合本国的国情。

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理应有开放的思维,注重借鉴和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但是,这里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足球界就效仿一些足球强国的做法,把足球推上了市场。几十年过去了,踢球的“荷包”鼓了不少,可运动成绩却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男足这些年连奥运会的边都摸不着,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就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世界各国也没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也千差万别。实践证明,依靠简单的“抄作业”是不行的。学习和引进别人先进的做法,必须结合我国选手体质特点、运动特长,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东京奥运会上,“学霸”们夺得了金牌,赢得了荣誉,也贡献了宝贵的人才培养经验。走下赛场,这些经验一旦变成大家的财富,定能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