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程序”别“走形式”


■闫梦鹊

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大家说“走程序”与“走形式”。笔者发现,有的同志对二者理解不准确,或混为一谈,或彼此颠倒,而认识上的模糊又容易导致行动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理清二者间的区别,廓清认识误区、促进工作落实。

程序,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走程序,也就是按照次序推动工作落实。而走形式,词典上有解释:只图表面上应付,不讲实效。分析概念可知,程序应该走,这是照章办事的一种体现,不走就坏了规矩,很容易导致问题事故。而形式不可走,因为它基本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会败坏作风,导致形式主义滋生。

例如,进行了装备的维护检查后,完成相关登记就是走程序。此时的登记,记录了数据细节,明确了具体责任,为开展后续工作积累了资料、留下了依据。若为应付检查而直接签字甚至“补登记”,就是走形式,缺失了落实环节的记录,轻则助长歪风邪气,重则造成安全问题。

再例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书面报告,就是走程序。这是对调研内容的梳理、提炼和归纳,是从事实中总结规律的必要步骤。而调研时走马观花甚至根本没去调研,只把功夫下在撰写报告、遣词造句上,就是走形式,形式大于内容,内容则难免乏善可陈。

因此,当我们开展一项工作、执行一项任务时,要强化法规意识和程序观念,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该走的程序“走”到,确保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当事务繁杂、头绪较多时,一定要绷紧思想上的弦,坚持求真务实,防止陷入走形式的误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