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决定战争胜负的“捉迷藏”

——透视“隐蔽”与“发现”之战场对决


■张德群 马新星 郭  鑫

引言

“隐蔽”与“发现”是战争中一对十分活跃的基本矛盾,也是敌对双方自始至终高度关注的关键问题。随着智能科技、信息科技、航天科技、量子科技等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隐蔽”与“发现”之间的矛盾运动进入新的更高阶段。适应战争形态演变,探索战争制胜规律,迫切需要理解“隐蔽”与“发现”的时代内涵,认清“隐蔽”与“发现”的时代特征,挖掘“隐蔽”与“发现”的对抗机理。

把握“隐蔽”与“发现”的时代内涵

“隐蔽”,是指隐藏或遮蔽目标,以防敌方发现己方部队、物资器材及设施等的位置或活动等情况,避免遭敌打击的行动。在传统伪装、佯动、施放烟幕、设置假目标等手段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把隐身技术列为重大前沿科技加紧持续攻关,各种隐身技术日渐成熟,各种隐身装备日渐普及。

隐身技术也称低可探测技术,是对传统伪装技术的延伸和应用,实际上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减少己方目标被探测的信息特征,从而使“隐蔽”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由此极大提升己方目标的生存能力,进而极大地提升对敌突防和打击能力。

“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在军事上,“发现”与“隐蔽”相对,是指看到或找到敌方重要目标的位置或活动等情况。“发现”的主要手段是侦察,通常由各种侦察力量实施。历史上相当长时期内,敌对双方基本上沿用直接观察的方式掌握敌情。随着无线电在军事上的运用,无线电技术侦察这一划时代的侦察手段登上战争舞台。战车、潜艇、飞机、卫星等一系列平台可以实施更大范围的侦察。随着高分辨率、高精度侦察技术的升级,目前,多种先进手段形成的立体化侦察体系可进行更全面、更快速、更细致的侦察。

认清“隐蔽”与“发现”的时代特征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的技术和新的装备不断涌现,使得“隐蔽”与“发现”在时间、空间、对象和手段上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隐蔽”与“发现”的时间向战前延伸。现代战争,“隐蔽”与“发现”对抗的起始时间大大提前,一些关键行动在战前数月甚至更早就已展开并持续进行。伊拉克战争前,美军已经完成了伊全境的地形数字化,并绘制了三维地形图,还调用雷达成像卫星对伊拉克进行全天候的严密监视,这些战前得到的侦察情报为其战时核实目标、修订方案、决策指挥和组织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战场,目标情报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特点,更需实施常态化侦察,应注重运用多种侦察手段构成探测大系统,实施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同时,对重要目标的“隐蔽”也需大大提前,在平时就要千方百计做好反侦察工作,避免战时陷入被动。

“隐蔽”与“发现”的空间更加拓展。未来战争在传统空间展开的同时,还将向太空、深海、极地等新边疆、高边疆、远边疆拓展,“隐蔽”与“发现”的对抗空间也必然随之延伸。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正通过建立多维一体融合的立体空间感知架构,全天候对全球和地区要域进行侦察、监视、预警,随时可提供情报信息支持,具有“发现”优势的一方将使战场更加透明。在太空、极地、深海、高寒、超微等人类自身难以到达或难以长期生存的环境中,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智能无人装备既具备低可探测性,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又可遂行多样化隐秘侦察活动,达到“发现敌人”的目的。

“隐蔽”与“发现”的对象更加多元。在科技的推动下,“隐蔽”与“发现”除围绕传统的人员、装备、阵地等目标进行较量外,逐渐把对象拓展到一些新型目标上。无人隐身目标、低慢小目标、高超声速目标、深海预置目标等多种新型目标的出现,给侦察、预警、探测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欧洲多国联合生产的“神经元”无人机,借鉴了B-2隐身轰炸机的设计,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尽管翼展尺寸与“幻影”-2000战斗机相当,但显示在雷达屏幕上的面积仅为0.01平方米。外表酷似动物、植物的智能化仿生微型装备,更是难以被发现。大数据是未来搞清战场情况、掌握战场态势的基础,也将是“隐蔽”与“发现”斗争的焦点。

“隐蔽”与“发现”的手段更加丰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再次引发战争工具的极大改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装备的发展,也给“隐蔽”与“发现”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手段。例如,新型智能材料将使装备向隐身波段宽频化、防护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自适应伪装涂料可使坦克像“变色龙”的皮肤一样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电子侦察、光学侦察、声学侦察等技术手段并用,可实现多方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战场情报搜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情报分析技术,能够对侦察监视传感器获取的大量不确定性情报数据进行智能、快速、准确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形成实时、准确、高可信度的情报。

洞悉“隐蔽”与“发现”的对抗机理

深入分析“隐蔽”与“发现”对抗的特点规律,有助于深刻把握“隐蔽”与“发现”对抗对战争制胜的影响,加快提升“隐蔽”与“发现”对抗的能力水平,在激烈的战争博弈中抢占主动。

“隐蔽”与“发现”以单向透明作为对抗焦点。“隐蔽”与“发现”对抗的关键,是获取敌方目标信息而不让敌方获取己方目标信息,目的是通过对重要目标情况的获取与反获取来影响对抗双方的战场认知,达到战场的单向透明,使敌在己眼中是透明的、己在敌眼中是不透明的,即己能看清敌、敌不能看清己。未来智能化战争中,“隐蔽”自己同时“发现”敌人的手段更加先进多样,但难度也急剧加大,单向透明的争夺将进一步成为“隐蔽”与“发现”的对抗焦点。一方面,为了全力获取敌方信息,敌对双方都会运用各种侦察力量、探测手段,试图获取对手全面准确的情报,查明目标位置情况,探明对方行动意图。另一方面,为了全力避免己方信息被获取,敌对双方都会通过控制己方部队行动,以及采用隐身技术降低被探测概率等技战术途径,对目标位置、力量部署、作战行动等进行伪装隐蔽,以防重要信息被敌获取。

“隐蔽”与“发现”以拓维跨域获取对抗优势。“隐蔽”与“发现”既要对已有空间、领域、频段进行挖潜增效,也要不断“开疆拓土”,获取新的更大对抗优势。首先,抢占新空间获取新的对抗优势。抢先开发空、天、深海等新空间的一方,在“隐蔽”与“发现”对抗中将会获得领先位势。比如,卫星侦察利用太空能获得大范围、不间断的侦察优势,同时也更有利于隐藏自己。其次,抢占新领域获取对抗优势。未来战场,由现实物理世界向虚拟数字世界拓展,将给“隐蔽”与“发现”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新的挑战,抓紧开发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加快进入新领域的一方,有助于在“隐蔽”与“发现”的对抗中赢得先机。再次,抢占新频段获取对抗优势。在整个电磁频谱上,人类目前在侦察探测领域利用的还仅是一部分。抢先利用新频段的一方将可提升侦察效能,发现以往无法发现的目标,同时还可针对新频段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实现对现有的探测频段电磁波的不反射或弱反射,从而更好地达成隐身效果。

“隐蔽”与“发现”以智能自主提升对抗效率。未来战争中,智能化技术装备的运用使攻防节奏加快,“隐蔽”与“发现”的对抗效率也将大大提升。一方面,智能信息处理将加快“发现”进程。未来应用智能化情报分析技术可辅助分析甚至自动分析海量的原始情报信息素材,由专业人员对结论进行评估判断,实现对海量战场情报信息的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分析,快速得出准确的目标情报信息。另一方面,弹性适变技术将提升战场“隐蔽”能力。运用新材料技术、光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让防护目标能根据周围环境自主调整外形性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提升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隐身能力。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突飞猛进,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正朝着隐身化、自主化方向发展,这类装备可“隐蔽”地开展“发现”工作,甚至悄无声息地实施抵近侦察,大大降低行动风险。

“隐蔽”与“发现”以体系集成倍增对抗效能。“隐蔽”与“发现”之间的对抗较量,推动彼此加强多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体运用、集成运用,加快形成和提升体系对抗效能。“隐蔽”与“发现”既依赖大体系进行对抗,也需要各自构建小体系进行对抗。战场情报预警体系依托战场网络,将各种相对独立的侦察预警装备整合成侦察预警体系,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雷达、水声等多种手段方法搜集战场情报。同时,综合运用隐身、伪装、设置假目标等方法隐真示假、干扰欺骗。“隐蔽”与“发现”仅凭技术往往还不足以达到目的,通过技术与战术融合、装备与战法结合、作战与管理配合,可以实现对抗效能的最大化。比如,通过技术伪装与行动伪装的有机统一,可整体提升“隐蔽”效能;通过对雷达探测、无源微波探测、光学探测和声学探测等手段的合理配置、体系优化,可较好解决隐身目标的“发现”难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