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应试”到“应战”距离有多远


■王  涵  唐幼珣

“相比在营区时的考核成绩,各专业优良率有所下降……”拿到抽考结果,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一营营长邹华眉头紧皱。

前段时间,该营首次来到海拔超过4500米的雪域高原开展驻训。任务期间,为掌握官兵训练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该营组织了一次专业抽考。

抽考的现场情况和考核结果让人有些失望:个别官兵手忙脚乱,成绩比在营区时差了不少。邹营长还发现,一些以往成绩优秀的官兵,此次却刚过及格线,还有个别官兵直接从及格降到了不及格。

是高原环境导致大家状态下滑,还是别有内情?带着疑问,邹营长就此展开调研。

“场地条件这么复杂,还不给时间熟悉”“周边白茫茫一片,没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标志物”……调查过程中,部分官兵对此次抽考的讨论引起了邹华的注意。

战士小李是二连车辆驾驶员,以往专业考核成绩大多是优秀,此次却勉强达到良好标准。在他看来,这次失利并不奇怪:“单位每年就那么几个考核场,到第几棵树旁应该开始减速、哪里有坑需要避开、哪个急转弯方向盘要打几圈大家都练得滚瓜烂熟。现在来到陌生地域,换了考场,肯定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打起仗来敌人会给你时间适应环境吗?战场上会有你熟悉的标志物吗?议训会上,邹华把这些问题摆了出来。看着各连队主官陷入沉思,他接着说道:“场地一变就没了应变力,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

随后,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辨析,一致认为考核成绩“缩水”的原因,在于以往受场地条件所限,考核存在“套路化”“走过场”等情况,导致个别单位和官兵备战打仗思想树得不牢,有的存在应试思维。为此,该营充分利用高原环境组织实施训练考核,坚决做到场地设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对接实战,落实不提前通知、不提前明确课目、不提前熟悉场地的“三不”要求,纠治以往在营区训练中不易发现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以这段经历为契机,深入开展“假如明天上战场,我凭什么打胜仗”讨论活动,引导官兵树牢战斗力标准,切实完成从“应试”向“应战”的磨炼转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