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答 案


■董 浩

喀喇昆仑,狂风呼啸,沙尘漫天。我坐在书桌前,记下了在高原上的第243篇日记。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在每篇日记的页眉上都写有这句话。也是这句话,让我当初不顾家人劝阻,踏上了开往边疆的火车。

“风特别大,一开口,沙子顺着嘴巴直接灌进嗓子里,呛得人难受!”这是我来到单位的最初感受。那时,我在心里问自己,难道我今后要一直在这里奋斗吗?

然而,事实告诉我,这里的环境并不是最艰苦的。不久,我随着车队一路向西,前往阿里执行任务。在那里,我找到了答案。

车队蜿蜒行驶在满是石块的路上。车外,时而酷日暴晒,时而风雪交加;车内,我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两边刀切斧剁般的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悬崖。乘坐的卡车晃晃悠悠,我不时感到头晕恶心。

驾驶员张磊是四级军士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快言快语。

耸立在界山达坂的界碑,是新藏公路最考验官兵信念和意志的地方。那天,车队呈45度驶过界碑,狂风裹着雪片不断拍打在挡风玻璃上,能见度不足20米。

“哐!”张班长判断是车辆突发故障,他一脚把车停稳,拎起工具箱跳了下去。天色渐暗,风雪还在继续。我一边递着工具,一边盯着不远处的山背。

远处依稀传来几声狼嚎。张班长不为所动,继续修车。车很快修好,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车。

“你不怕吗?”“当然怕,但怕也得修好车,不能耽误任务!”张班长说。

顺着夕阳,车队缓缓进入兵站。“下次一定给你说!”那晚,下铺传来张班长打电话的声音。原来,今年是张磊入伍的第15年。即将准备退伍的他,听说要上高原,瞒着嫂子第一个报了名。

那时,我打着手电,在一本崭新的笔记上,记录了我在高原的第一篇日记——条件艰苦真的该害怕吗?

下奇台达坂的路上,一个接近90度的弯道,出现了约3立方米的塌方。由于被冻了一夜,十字镐抡下去只能进去三分之一。

很多战士和我一样,第一次上高原,高原反应还未消退,却干得虎虎生风。战友们跪在地上刨,趴在土里挖,累了就把工具交给下一个人。

我也接过十字镐干起来。呼吸越来越困难,喉咙像火烧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我断断续续挖了近3个小时。拍上最后一锹土,我们累得瘫倒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

“边关虽冷虽苦,但我们的心是滚烫的。”回到车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一路前行,车队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拜奠安葬在这里的100多名烈士。“他们大多和你这般大,为了保卫祖国,有些已经在雪域高原长眠40年了!”张班长带着我清扫墓碑,鞠躬致敬。

望着“保卫祖国边疆的烈士永垂不朽”13个烫金大字,想起自己最初的想法,我的脸颊有些微微发烫。

“革命先辈放心,祖国有我!”在那天的日记本上,我写下这10个字。第二天,跟着车队,我义无反顾地向昆仑山脉深处进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