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山里的“继承者们”


■本报记者 杨 悦 通讯员 李 忠

每当进入不见天日的导弹阵地时,火箭军某旅的王栋栋总会想起在原子城遗址参观过的那个地下指挥中心——

空气憋闷而浑浊,排风扇“嗡嗡”地响个不停;密闭的地下,没有炊事班,没有厕所……这样对比一下,如今阵地里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今年,该旅带领官兵到“两弹一星”纪念碑下举行了入党仪式,组织官兵参观了原子城纪念馆——在这片草原上曾经发生的那些伟大的故事,每件都跟他们手中的导弹息息相关。

“感觉像是一种继承,我们在做跟当年‘两弹一星’先辈们相同的事情。”三级军士长李鹏飞说。

虽然他们的武器已经是数代之后的“东风”,工作的模式却跟当年如出一辙:李鹏飞跟家里说的最多的是“不要问我在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在家人心中,他经常是“失踪人士”。当兵20年了,父母一直以为他“是个炮兵”。

“家属习惯了我的来电总是‘未知号码’。”王栋栋说,因为他总是转战神州,家人不敢错过任何一个陌生电话。

作为大国长剑的“执剑人”,隐姓埋名,藏于深山。这群导弹兵今日的军旅轨迹,和当年“两弹一星”的先辈们悄然重合。

导弹战车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时,李鹏飞的脑海里偶然闪念:他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也走过了先辈当年托举“两弹一星”走过的路线。

一代代人在荒凉的戈壁草原扎根,一代代人为了撑起国家的脊梁奉献一生、死而后已。站在威风凛凛的新型导弹前,李鹏飞仿佛看到了无数先辈凝结于其上的心血和生命。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尽好自己的职责,守好自己的战位,努力为部队培养更多的新人、骨干,坚持到退休的那一天。”李鹏飞说。

一茬茬火箭军官兵将无悔的青春投注于守护、执掌大国长剑的伟大事业,一如半个多世纪以前为“两弹一星”鞠躬尽瘁的一代代先辈——

那年,该旅在接装仅54天的情况下,打出了某型导弹最佳精度,实现了当年换型、当年成功发射、当年初步形成战斗力。那年,在某型导弹发射任务中,该旅创造了该型导弹发射史上“六个第一”和“最佳发射精度”的优异成绩。在该旅奋斗历程中,先后10余次成功驭神剑破苍穹,先后有近百个单位和个人受到全军以上表彰,7个单位和个人荣立一等功,40余个单位和个人荣立二等功。

那些为了让所有中国人能挺直腰杆而义无反顾忠诚奉献的人们,那些为了“两弹一星”事业勠力同心的人们,那些在今日传承薪火、接续奋斗的火箭军官兵们,都将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添上自己的光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