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远的“丽影”

——追记福建宁德霞浦县古县村原党支部书记孙丽美


“不要拉我,等下连你们都被拽下来!”孙丽美大喊。

这是她又一次在风雨中逆向而行。

最后一刻,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44岁。

今年8月6日,台风“卢碧”来势汹汹。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金沙溪上,一座水泥桥涵洞被杂物堵塞,水位快速上涨,渐渐淹没农田。

“如果不及时排涝,乡亲们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14时许,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叫上三位同事,匆匆赶到桥边。一踏上水泥墩,他们就俯身清理涵洞中的淤积物。

“丽美!”村委会主任孙万进一声惊呼。驻村第一书记樊丽丽抬头一看,湍急的洪水已把孙丽美卷下桥,奔涌的水流瞬间没过她的胸口。

三个人赶紧伸出手,拉住孙丽美。无奈涵洞水流吸力太大,加上水草缠绕,只感觉一股强力要把桥上的三人也拽向水里。

生死关头,熟悉水性的包村干部汤辉跃入水中,用力托住孙丽美的身体。

“你快上去,你快上去!”孙丽美声音急促。话音未落,汤辉已被卷进另一个涵洞,冲向下游十几米开外……

“阿美书记……阿美书记……”数百名村民闻讯赶来。一些村民绑上绳子,下水找人。一些人沿着河道,喊啊找啊。最终,孙丽美的遗体在金沙溪下游被发现。

随叫随到、随到随办,孙丽美常常像一阵旋风,带走群众的烦恼,又像一支火炬,留下持久的温暖。

全村老百姓渐渐都亲昵地称她“阿美书记”,愿意把愿望和诉求说给她听。

“好的带头人,应该带好一班人。”孙丽美特别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到建立“古县村党员交流群”,再到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拧成了一股绳,带起了一股劲儿。

3年间,她发动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专业合作社,建起蔬菜冷库,推介村民去务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2.4万元。

建公厕、修道路、装路灯、治理河道……村里老人赞叹,桩桩件件,做的都是老百姓叫好的事。

日复一日,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田干农活没有准点儿,可是不管啥时到村委楼办事,阿美书记他们都在。

发现村民为一件小事城里村里两头跑,孙丽美专门争取了补助资金,在村委楼二层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她自己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第一个位置办公,只为“这里离群众更近一点”。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2004年开始当村干部扎根家乡建设的孙丽美深知,“土地辛苦,人更辛苦”。

古县村地处大山深处,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3000吨花菜面临滞销。孙丽美第一时间联系县里有关部门获取车辆通行证,又对接客商打通销售渠道,并安排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销售,最终把菜农损失降到最低。

“丽美年龄比我小,个头比我小,但干劲比我大,我服气。”孙万进记得,阿美书记和大家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正月十五,为了修改一份国道修建的征地文件,加班到晚上10点多。

孙丽美生前办公桌上,摆满了疫情防控、三农政策、项目征地确认表等材料。出事前,她还在忙着村内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公路工程项目征地、疫苗接种动员等各项工作,繁重琐碎,她却耐心又投入。

如今,村干部仍会默默把她的桌面擦干净,仿佛她还会急匆匆地冲进来,埋下头坐到那里。

“阿美书记总说‘事情没办完,我睡不着’,她就是这种性格。”孙万进说。

有着11年党龄的孙丽美,留下的话语掷地有声:“我是个支部书记,更是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是理所当然。”

(据新华社福州8月30日电  记者许雪毅、吴晶、屈婷;参与记者:张华迎、刘英伦)

“阿美书记”,百姓会记住你的美

■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孙丽美以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她是百姓心中平易近人的“阿美书记”,更在基层工作中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

基层需要冲锋在前的“美”。台风、疫情、山火……乡村工作说重很重,每次危机都牵涉百姓安危,每次考验都关乎群众福祉。孙丽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关头豁出去,用行动乃至生命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魄力作出动人的注解。

基层需要实干尽责的“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孙丽美扎根基层、脚踩大地,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赢得干部群众的真心赞许。

基层需要心系群众的“美”。孙丽美始终记得,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她心里装着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据新华社福州8月30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