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场特殊的“重逢”


■方彧华

近日,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里黄村89岁老兵滕土生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滕土生与客人并不相识,但得知客人的身份后,他紧紧握住客人的手,眼里溢出泪水。

这位客人叫陈刚,他的父亲是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上甘岭战役中,滕土生曾和胡修道在一个阵地上并肩作战,后来复员回乡,与胡修道失去联系。没想到多年后机缘巧合,滕土生与胡修道的儿孙会面,也算圆了两位老战友“重逢”的夙愿。

1952年10月,志愿军第12军31师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上级采用“添油灯”战术,阵地表面只安排少量人员坚守,大部分人员隐藏在坑道里,阵地表面的人员伤亡多少,坑道里就向外补充多少。坚守阵地的战士不惧牺牲,往往是把敌人放近了才打,激烈时甚至要与敌人肉搏,但他们仍像铁钉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

31师91团5连战士胡修道和班长李锋及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11月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阵地发起猛攻。胡修道和滕土生在班长指挥下英勇还击,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后来班长被调去支援别的阵地,胡修道和滕土生继续坚守。当发现10号阵地危急时,胡修道抱起爆破筒,带领滕土生主动支援。

胡修道来自四川金堂,个子不高,但在滕土生眼中,他浑身都散发着力量。为了守住阵地,胡修道像一道火光,在阵地上穿梭翻滚,左突右防,靠近阵地的敌人一个个倒在他的枪口下。战斗中,滕土生不幸负伤,眼看着敌人冲上来,他不顾伤痛,寻来子弹、手榴弹,一路爬行送到胡修道手中。这一天,胡修道创造了歼敌280余人的奇迹,首战立功当英雄的事迹被官兵传为佳话,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滕土生当时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地进行治疗,伤愈后复员返乡。“我那时候年纪小,他比我大几岁,在阵地上就像哥哥一样保护我。”滕土生说。胡修道也曾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及滕土生,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2002年胡修道去世,两人也未能取得联系。

2019年,建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专家为当地退役军人义诊,笔者在现场了解到老兵滕土生曾和胡修道在上甘岭并肩作战。滕土生告诉笔者,他一直记挂着胡修道这位老战友,胡修道当年英勇杀敌的形象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滕土生动情的讲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去年10月,笔者应邀到东部战区某旅与官兵交流,在该旅军史馆参观时,看到胡修道和滕土生当年在上甘岭共同作战的事迹记载,就向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李晓钰说起自己此前曾见过滕土生。不承想,李晓钰说他与胡修道的儿子陈刚非常熟悉,当即打通了在某部任政委的陈刚的电话。陈刚听了笔者的讲述后也非常惊喜,表示一定要到建德去看望滕土生,父亲生前经常念叨这位老战友。

这一次,陈刚特意带上儿子专程到建德,替父亲胡修道看望老战友滕土生。看到老前辈滕土生身体健康,精神矍铄,陈刚很是高兴。“父辈们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让我们过上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发扬父辈的战斗精神,传承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续写新的荣光,才能不辜负父辈们当年的牺牲奉献。”陈刚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