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妻子是老兵


■潘正军

“晚饭我赶不回去了,你带孩子吃吧。”那晚,电话中,我的妻子郭玲利嗓子有些沙哑。南京组织全体市民第二轮核酸测试,妻子和同事一起在某地当志愿者。晚上7点了,待检的市民还有很多。

此前,我们一家三口回绍兴看望摔倒受伤的岳父。但没住几天,我们就在网上看到了南京疫情的消息,妻子决定全家自驾返回。妻子说,单位的防疫任务一定很重,我得回去。

我们回到南京后,妻子立即投入紧张的防疫工作,我所在的军分区也紧急安排我回单位。7岁的儿子谁来带?岳母显然是来不了,我父母还在老家扬州,也是疫区,一时也过不来。

“你去呗,有我呢。”这句熟悉的话,从妻子口中道出。

妻子和我同一年参军入伍,也是个有着20年军龄的老兵,2014年转业到地方。她平时对我有些小脾气,但每到关键时刻,都深谙“军令如山”的道理。

“儿子可以这么安排。”见我还不放心,妻子在客厅踱着步、掰着手指说,“可以让他跟我去上班,我要是到街道社区当志愿者,就送他到同学家玩,还可以送到姑妈家去……”这位姑妈是她的远房亲戚,虽同城,但平时毕竟走动不多。我知道,妻子一下子说出这么多应对办法,就是为了我能安心回部队工作。

两地分居,对每位军嫂都是一种特殊的历练。我常笑言,时至今日,我仍然很难把妻子恋爱中小鸟依人、温柔贤淑的模样,切换到她现在这般杀伐决断的“女汉子”形象。“还不都是拜你所赐,你常年不在家,我再软塌塌,谁来扛家里这么多的事啊。”妻子总是噘着嘴,嗔怪地说。

妻子此言一出,我立马偃旗息鼓败下阵来。我俩婚后从两地分居到团聚,再到两地分居,这么多年来,妻子一直是家的主心骨,一人扛下了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等重担。

2016年8月初,我即将奔赴数百公里外的新组建的部队。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父亲查出胃癌。拿到病理报告的那一刻,我大脑一片空白,心情非常沉重。

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周岁,父亲手术迫在眉睫,催征的号角一阵急似一阵。“你光急没用,我们一起想办法,先让爸把手术做了。”妻子的话,让我渐渐冷静下来。我们一起忙前忙后,一周后父亲顺利做了手术,半个月后出了院。

接父亲出院后,我便投入到工作中。父亲术后的数次化疗,都是妻子一个人在照顾。她每回在电话里,说得好像很轻松,但我心里知道,她自己扛下了所有,只为了不让我担心。

当然,刚强坚毅的妻子也有柔软脆弱的一面,特别是面对儿子。前年,儿子玩耍时,不小心从高台上跌落,小臂骨裂。那段日子,儿子手臂绑上了石膏,妻子心头笼罩的乌云也迟迟拨散不开。有一天,妻子大概是实在绷不住了,发微信劝我,要不你早点转业回来吧,但很快又撤回了。后来,妻子再未提及这条微信,我也假装没看到过。夫妻多年,我们都保持着这样的默契。

妻子转业后,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去年,局领导通盘考虑,把妻子从优抚科调整到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同时还要兼顾优抚科的工作。尽管当时科长的命令还未下达,但妻子默默挑起两份责任,主持两个科的工作。她说起这件事时,语气轻描淡写,我却暴跳如雷:“你不要命啦!”要知道,她半年前刚做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且平时少不了要操心家里家外,哪能挑起这么重的担子?

最终,我还是拗不过妻子,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尽我所能支持她的工作。每次我提醒她要多休息,注意身体,她便笑着说:“知道啦,又啰嗦。”

平时孩子睡着后,我俩都要视频聊会儿天。记得有一次,妻子对我说:“你在军分区系统,负责组织征兵,把新鲜血液送到部队,我在地方负责接收、安置、保障退役退休的战友。我们就这样坚守在两头吧,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看到妻子脸上俏皮又认真的样子,我心里既温暖又感动,不禁感叹,我温柔的爱人啊,你“为妻则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