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深山里的“成才哨”


■本期观察 胡 楠 刘宙晓

这是一座深山,山里有个前山哨所。即便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这个位于山坳深处的哨所每天沐浴阳光的时间也比城市里少得多。

阳光金贵,守山的战士内心却洒满阳光。

国旗杆下,上士安聪、中士佟海乐持枪而立。两人全都报名参加了哨所“书友会”,一会儿下哨,他们就要和哨所战友各自分享半个月来读过的故事。

伫立哨位,看着山脚下蜿蜒山路,安聪若有所思。每次走到这条上哨路,他都会想起一部小说里的情景,主人公用87天走了627公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罹患重病的老友就会活下去。

信念,前行的动力。这条上哨路,官兵从山坳的营门口走上来,一趟要近2个小时;冬天雪大,攀上这个库区制高点执勤更是不容易。刚到哨所时,一位老兵曾告诉安聪:“军人的坚守就体现在这亦步亦趋的攀登上,守哨的信念就是这样培塑的。”

读到那本小说,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安聪决定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战友听。在前山哨所,像安聪一样喜欢读书的官兵不少,久而久之哨所的“书友会”有了名气,还被兄弟单位战友称之为“成才哨”。

“这个哨所有一种书香文化!”提起“成才哨”名字的由来,安聪如数家珍——

20世纪70年代哨所建成,由于交通不便,官兵守防环境孤寂,那时信息条件落后,上级为哨所购买了一批图书,方便官兵学习阅读。

有了书,官兵们的生活有了改观。

佟海乐说,哨所至今保留着一个传统,熄灯后,官兵可以到学习室看书。近年来,哨所经常有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他们中大多数都实现了梦想,考上了军校。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有战士通过考学提干,最终又回到大山坚守奉献;还有的战士考取了士官学校,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

走进哨所荣誉室,一张“成才榜”上记录着近百名考上军校的战士名字,他们在这里坚守,也在这里成长。

这张荣誉榜单上,每名金榜题名的战士都留下了一句座右铭;每年新兵入伍,这些“励志话语”都成为传承哨所荣誉的载体。

“更新‘成才榜’,增添新荣誉。”仓库警卫勤务连指导员张庆硕至今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走出哨所荣誉室时,眼前的一抹阳光和湛蓝碧空。那一刻他突然有了攀登的目标。

7年前,还是上等兵的张庆硕考上了军校。大学毕业后,专业成绩排名靠前的张庆硕,毅然选择回到曾经戍守的深山哨所。

“如果我是一条船,在人生的海洋上,总有一个岸属于我。”回到哨所任职的张庆硕,经常给战友讲励志故事,激励大家苦干不苦熬,扎根岗位励志成才。

佟海乐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因为年龄受限没能参加提干考试,那一年他向上级递交了留队申请。今年,已经是中士的佟海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正为考取文化影视专业资格证书发起冲刺。

“如今在哨所,很多战士都在积极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深山孤寂却也安静,坚守深山不忘主动学习,不管将来在哪个地方,这种求知精神都来自哨所的传承。”张庆硕笑着说,这是“成才哨”对每名士兵坚守奉献的回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