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着力转变装备运用思维


■唐苏妍 唐雪琴

装备运用是实现装备建设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武器装备特性、作战任务与战法融合效果的试金石。随着军队装备建设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装备运用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当军队装备建设进入自主创新、体系发展阶段,装备设计标准及论证评估标准开始向体系贡献率转变,装备运用问题研究就应该从单型装备运用向装备组合运用、联合运用方向过渡,同时逐步实现装备运用思维的转变。

从“技术创新思维”向“运用创新思维”转变。“闪击战”理论创立者、德军将领古德里安曾有观点认为,“飞机发动机和坦克发动机是一对兄弟。为了获得胜利,坦克迫切需要速度更高的同伴的支援。坦克和航空兵的战斗行动通常按地点和时间加以协调。”这说明,二战时期德军已经开始注重装备的协调组合运用。长期以来,发展高新技术并物化为军事装备,是世界强国提升军事能力的有效途径。装备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衡量大国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然而,相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运用模式,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战法,催生新型作战样式甚至是新的作战理论。同时,运用方面的创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创新、装备数量等方面的劣势,甚至改变战争进程和结局。因此,相比于技术创新,运用创新同样重要。从二战时期开始,装备组合运用思维在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新型战术和作战样式的创新。例如,坦克和飞机的组合运用,为德军实现“闪击战”奠定基础;F-117和“战斧”巡航导弹的组合运用,使得美军平行作战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成为现实;“果园”行动中非隐身战机F-15I与“舒特”系统的联合运用,促使世界各国探索网络武器与常规武器、网络部队与常规部队的有效融合。可见,装备运用创新是战法创新的基础,是“技术决定战术”道路上的关键环节。在重视装备技术创新思维的同时,更应强化运用创新,实现装备运用创新思维的重塑和改进。

从“合理用装思维”向“优化用装思维”转变。现代战争中,装备运用方案的构建是在网络信息体系基础上的优化配置过程,需要以系统工程、体系工程理论为指导,从整体上、结构上、联系上、发展上全面认知并实现装备运用思维的转变。传统模式下,指挥员通常依赖经验和主观意志,考虑装备战技性能指标、作战目标、战场适用性等因素进行选装用装,以追求装备运用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中,装备体系运用效能无法用各系统能力指标的简单组合来表示,装备体系结构的组成类型、层次比例、编配数量等方面的优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战能力。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网络信息体系将更加有效地把各军兵种装备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近乎实时共享战场态势的基础上,各指挥层级可实现按照作战需求优化配置和运用装备。因此,对于面向联合作战任务的装备体系构建,应在合理用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体系结构、装备数量、协同方式、作战环境、效费比、任务成功率等要素,以优化用装思维为指导,运用科学决策方法和军事运筹方法,优化装备体系运用方案,在网络信息体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体系整体作战效能。

从“证真证实思维”向“证伪证错思维”转变。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书中写道,“在信息化战争中,你可能拥有100∶1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这根保险丝即为关键影响因素。长期以来,装备运用效果追求的目标是能否确保作战效果、能否实现作战目标、能否达成作战目的,以证真、证实的思维来证明装备运用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中,战场信息量巨大、效能影响因素众多,装备运用思维应向证伪、证错方向转变。运用实验设计方法选择作战效能影响因子集合,运用仿真平台展开实验及推演评估,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探索因子影响效果,更多地关注体系作战效能会受到哪些关键因素影响,更多地关注装备运用方案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更多地关注如何恰当地处置来自这“一根保险丝”的挑战,从而为指挥员决策以及装备论证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