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孔雀蓝”融入“海魂蓝”

——海军军医大学培养激励文职人员成长成才闻思录


■本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  通讯员  韩英男  吴  双 

10月下旬,上海市公示2021年度“曙光计划”项目拟入选名单,50余名人选中,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副主任、文职人员庄春林成功上榜。他激动地说,组织的培养和推荐,让他切身感受到军队对文职人员的深切关爱,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更足了。

自庄春林入校工作以来,大学就助力他成长成才:去年底,他被推荐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今年2月,34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药学系副主任。

据该校领导介绍,今年以来,大学通过实施深蓝人才工程,将优秀文职人员纳入“三航两海”人才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启动两轮科室主任竞聘后,已有100余名文职人员走上科室领导岗位、80余名文职人员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崛起的文职人才“金字塔”背后,是大学近年来探索形成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转 型

纳入大学建设“一盘棋”

多年前的一段经历让校领导痛心不已:校内某重点实验室精心挑选了2名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专家,已签订拟聘任协议。逐级上报待批期间,一所地方高校突然向他们抛来“橄榄枝”,还为他们备好了科研启动经费。一夜之间,辛苦遴选的人才被“挖”走了。

这次意外,换来了一场反思与探索。激发文职人员建功军营的热情,被校党委列入重要课题之一。他们对全校文职岗位逐一调研,从选拔使用、政策衔接、管理理念等方面梳理出9类问题,随后制订了改进文职人员聘用管理、完善文职人员绩效考评等7项制度措施。2019年大学召开转隶海军后第一次党代会,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被列为“朝阳工程”,被纳入人才建设全局规划。

从为了就业到干成事业,动力得到充分激发。药学系副教授、文职人员谭何新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入选大学“三航两海”人才计划。在专项扶持下,她获批2021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被选拔为硕士生导师,成为国内青蒿素合成研究方面知名的青年专家。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大学积极推进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充实建强文职人员队伍。他们组织成立转改政策宣讲组,在全校20余个单位进行“全覆盖式”宣讲,充分讲清政策红利,在职称评审、委任职务等方面及时制订鼓励转改的相关配套措施。大学先后有140余名现役军人主动加入文职人员队伍,30余名转改人员顺利晋升高级职称。第二附属医院药学科主任陈万生,转改为文职人员后继续担任科主任,工作干劲丝毫不减,很快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定期研究文职人员工作的规律特点,是建强全校文职人员队伍的又一举措。大学政治工作处定期将文职人员的编制结构、绩效排名等情况,摆上台面剖析,研究改进方案。2018年以来,由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基数较大,大学从严把控“入口关”:教医研主系列岗位以“双一流”国内重点高校毕业为准入门槛,野战外科、军事卫勤等学科专业按照“贴近实战、贴近部队”的标准选拔考核,严密组织好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等环节程序。

大学还借鉴地方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通过运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文职人员的基本业绩和履行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对考评优秀的,在课题资助、职称晋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敬业、精业的热情。

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主任赵佳琦,2018年被选为“和平方舟”海上医院超声专家,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医疗任务。入职以来,由于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她顺利晋升了高级职称,并被提拔为科主任。

“敢于让文职人员挑大梁,放手让文职人员顶上去。”大学领导说,新编制体制运行以来,文职人员人才涌现、担纲重任,实现了人才队伍质量、结构双优化。

关 爱

融入全校官兵“一家亲”

每逢开展交心谈心,“归属感”“认同感”常会成为大学文职人员热议的关键词。

归属感、认同感从哪里来?大学政治工作处发出1000余份调查问卷,统计出影响文职人员归属感、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其中,渴望成为主人翁、希望与军人履行同样使命、期盼与军人在工作中融为一体等,是他们的共同心声。经过研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与现役军人真正融为一家人,文职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就能显著提升。

“政治上同样信任,工作上同样使用,培养上同样重视。”校党委帮助文职人员抛开顾虑、摆正位置,更加主动、自信地融入大家庭。

“军人文职一家亲,携手阔步向强军”“不看身份看贡献,不论地位论作为”……在招考、转改、授装等重要场合,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一条条醒目标语,立起了鲜明导向。

态度上一视同仁,任务中一起参与。大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军人和文职人员共同学习研讨;深入基层送医送药时,军人和文职医护人员“混”编成医疗队。通过举办“铁心向党”主题事迹报告会、军体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学积极引导文职人员“融入海医大、奋进新时代”。

2017年、2018年,先后抽组40余名文职医护人员执行“和谐使命”任务;2019年,选拔20余名作风过硬的文职人员,加入国庆阅兵文职人员方阵;2020年,文职人员成为支援武汉抗疫的生力军……扛任务、压担子,大学各个战位都成为锤炼文职人员精武强能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大学先后派出200余人次官兵执行抗震救灾、抗击疫情、医疗帮扶、应急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一大批文职人员在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中火线入党、光荣立功。

扶 持

撑起逐梦军营“一片天”

“来部队工作很安心,有组织保障很放心。”文职人员招考面试时,大学考官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回答。朴实的话语,寄托着考生对组织沉甸甸的信任。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大学党委倾力为文职人员搭建广阔事业平台、提供有力服务保障,为他们的成长腾飞撑起一片蓝天。

培植人才森林,须先丰沃土壤。在职业规划、职称评定、人才计划、基金申报等方面,大学制订对文职人员倾力扶持的政策,推荐有潜力、有能力的文职人员出国拓展学术视野。曾被派到国外深造的脑血管病青年专家、文职人员杨鹏飞的一项研究成果,登上某世界顶尖学术期刊。

人才的感召力、团队的凝聚力,是吸引文职人员扎根创业的“磁石”。大学鼓励优秀文职人员加入院士团队,为他们的事业铺路搭桥。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三科副主任、文职人员刘辉,在吴孟超院士的指导下,先后完成高难度肝脏手术1000余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护士长、文职人员冯苹坦言:“作为著名烧创伤专家夏照帆院士团队的一员,我无比珍视这个身份。”入职10余年,冯苹随夏院士常年奔波在救援一线,先后参加多项重大应急救治任务。她所带领的烧伤护理团队,获评驻地“巾帼文明岗”称号。

为提升文职人员在校工作的幸福指数,大学不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还借助本校医疗资源优势,每年免费为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同时想方设法解决好他们的各类实际困难。

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生活保障,发挥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在纳米医学领域颇有名气的青年专家李威,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来校成为一名文职研究员后,大学党委第一时间帮他解决了家属落户、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工作3年来,他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个项目,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纳米免疫治疗”等先进理念。今年6月,他光荣入选海军优秀文职人员宣讲团,与海军部队广大官兵交流成长心得。

这些年,大学积极推动建立军地协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文职人员解决落户等难题。通过与地方合作,大学成立文职人员工作服务站,协助提供居住证办理等优质便捷服务,努力让文职人员关心关注的事情件件有回音。

2019年,两名国家公务员怀着献身国防、投身军营的梦想,走上大学文职岗位。相关事迹报道后,有网友感慨留言:“让‘孔雀蓝’融入‘海魂蓝’,将青春梦想化作强军梦!”

图①:海军军医大学举行文职人员授装仪式。 王泽锋摄  

图②: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后,海军军医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文职人员在登机前合影留念。曹  希摄  

图③:海军军医大学组织“凝聚党旗军旗下·奋进海军转型路”优秀文职人员主题宣讲活动现场。 王泽锋摄  

图④:海军军医大学组织文职人员参加队列会操比武。宋家宁摄  

制图:贾国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