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关注战略威慑新特点


■谢恺 孙宏伟 李文清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在推动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战争演变的同时,也给传统战略威慑带来了诸多新变化,使战略威慑在手段、空间、样式等方面呈现一系列新特点。

战略威慑手段灵活多样。与传统战略威慑体系相比,智能时代的战略威慑手段得到极大丰富,不仅涵盖了信息威慑等新型领域威慑,还包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蜂群”等技术实施的智能威慑。不同的威慑手段涉及的技术领域和威慑方式各异,并且威力大小、打击精度、作用范围和持续时间不尽相同,从而为有效慑敌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决策者可根据具体的战略背景和任务场景,瞄准对方战略体系的薄弱环节和认知决策的短板弱项,灵活选择搭配威慑手段,“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实现最佳威慑效果。

战略威慑空间全域多维。囿于技术水平限制,传统战略威慑行动主要局限于陆地、海洋、天空三维空间。随着航天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战略威慑空间逐渐向太空“高边疆”和网络空间“新边疆”延伸。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度应用,使战略威慑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打造“超级战士”,拓展了生物空间威慑;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打造“最强大脑”,拓展了认知空间威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逼真战场”,拓展了心理空间威慑。智能时代的战略威慑空间复杂多维,使威慑方可在多个领域同时实施战略威慑,被威慑方由于无法事先明确威胁来源,容易陷入被动境地,防御难度大幅提高。

战略威慑样式无人自主。传统战略威慑行动通常采取有人操作的模式,威慑样式比较固定,结果预测相对容易。智能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无人作战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威慑力量。由于无人作战平台具有行动隐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并且具备出色的侦察、监视、打击性能,越来越受到战略威慑方的青睐。由数量众多的小型无人作战平台构成的无人集群作战系统,具有鲜明的“去中心化”特性,即使某一平台被毁,也不影响其他无人平台继续执行任务。无人平台之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可自主决策并有组织地执行作战任务,在短时间内使对手的探测、跟踪、拦截能力迅速达到饱和,对其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威慑。

战略威慑信息直观传递。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途径有限,使得威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受传播时效、文化差异、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智能化条件下,通过收集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海量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可有效掌握对方的痛点和软肋,按需定制威慑信息,利用媒体融合优势,多途径精准推送给被威慑方,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深刻认识到威慑实力。如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场景进行模拟,并将战争对抗过程和结局直观地展现给被威慑方,可使其充分意识到采取进一步行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放弃原先的计划。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